人才培養方面,充分利用行業平臺,推薦宣傳一批優秀設計師、學術帶頭人、技術帶頭人及行業技術能手,發揮領軍人才對行業的模范帶動作用。東華大學俞建勇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增強了紡織科技帶頭人隊伍的力量。組織建立行業勘察設計專家庫,搭建“全國紡織人才交流與培訓服務平臺”并投入使用,通過“紡織之光”基金獎勵了一批優秀高校教師和學生,舉辦第一屆人力資源發展論壇,以實際工作落實紡織人才強國戰略。
3.圍繞關鍵問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反映企業訴求,提出政策建議,全力做好服務
為做好各項行業服務工作,聯合會把調查研究作為重要的依托手段,廣泛深入企業,主動了解行業發展動態,聽取企業訴求。2013年初,聯合會組織5個調研組,針對棉花問題、節能減排、產業轉移、科技創新、品牌與成本等行業重大問題開展調研,認真梳理調研掌握行業情況與企業需求,明確了全年服務工作的重點方向。
為推動國內棉花管理體制改革,聯合會針對棉花問題繼續投入調研力量,圍繞棉花收儲及投放情況、國內市場供需平衡、種植補貼、企業購棉資金周轉以及中小微型棉紡企業生存發展等重點情況,反復進行摸底調查,及時將調查結果反饋至有關政府部門,提出了增加進口配額、實現放儲常態化等有效政策建議,積極推動棉花種植直補政策試點實施,在保障紡織原料供給及行業平穩運行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各分行業調研工作也走向深入,調研的針對性明顯增強。各單位分別組織了服裝企業庫存和成本、麻類種植、絲綢企業電子商務、家紡產品消費習慣、化纖產品創新與資本運作、產業集群運行、紡織終端市場需求等專題調研工作,為有效開展相關行業服務打下了良好基礎。
此外,聯合會還定期開展重點企業景氣調查和產業集群統計調查,做好行業經濟運行分析與發展走勢研究,為準確把握行業形勢,加強產業發展指導提供扎實基礎。
4.圍繞“穩增長、調結構”,在市場開拓、信息化服務、產品結構調整、區域結構調整、產業集群轉型升級、行業外交、行業政治思想與文化建設、新聞宣傳等方面開展大量工作
市場開拓方面,聯合會全年共舉辦境內展10個,自辦和參與境外展16個,展會面積、展商及觀眾資源等均保持較高水平。展會積極創新和拓展服務模式與內容,開拓了法律服務和國際貿易服務工作。
信息化服務方面,完成紡織中小企業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評估工作,紡織行業被工信部確定為兩化深度融合創新推進專項中的整體提升試點行業;編寫《2012-2013中國紡織服裝電子商務發展報告》;結合企業需求開發專用ERP系統。
產品開發方面,組織2013中國國際面料設計大賽;對60多家企業和一個產業集群給予產品開發貢獻獎勵;在法國國際面料展集中展示,推廣紡織企業優秀新產品;編制完成《2013中國紡織產品開發報告》。
區域結構調整方面,舉辦產業轉移對接座談會,為企業和園區搭建互動平臺;開展紡織產業園區建設規劃咨詢服務;首次舉辦“走出去”戰略交流大會,為企業開展跨國資源配置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服務。
產業集群轉型升級方面,對聯合會試點的特色產業集群進行整體復評,繼續推進集群試點,目前與聯合會建立試點關系的集群已達197個。參與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的推薦與評審工作,為集群爭取政策支持。
政治思想文化建設方面,深入企業開展調研,積極推進紡織企業黨建、生產班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品牌文化建設等工作,在全行業組織開展創建郝建秀先進班組活動。
行業外交方面,利用國際紡聯年會、中日韓纖維產業合作會議、海峽兩岸紡織業合作交流會議等平臺,開展雙、多邊國際和區域交流活動,促進我國紡織產業與全球加強交流合作。
新聞宣傳方面,組織評選行業新聞獎,激勵媒體更加關注紡織產業轉型升級。連續出版行業發展“白皮書”,權威記載行業年度發展軌跡與趨勢。聯合會會刊堅持深入一線,及時對行業重大問題進行宣傳報道,發出行業的正面聲音。聯合會制作的紀錄片《絲路》進行了整理和階段性推廣,在行業和社會產生良好反響。
5.抓好中紡聯自身建設,提升行業服務水平
聯合會認真做好黨建工作,精心組織和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按照上級要求建立組織機構,制定活動方案,認真落實各環節的活動任務,并根據活動中征求到的問題反饋,對聯合會有關方面進行整改落實、建章立制,切實將教育實踐活動與聯合會自身發展緊密結合,通過活動真正提高聯合會的服務能力與水平。
深入學習和貫徹黨的十八大及三中全會精神,緊密結合行業及聯合會發展實際,研究紡織行業在全面改革深化背景下的發展措施,明確聯合會自身改革的思路方向,將改革精神轉化為自我提升和服務行業的實際行動。
繼續落實品牌協會培育和建設工作,督促和支持代管專業協會提升軟硬件實力,目前18家代管協會中有1家獲得5A級評級,7家為4A級,6家為3A級。
進一步完善和規范內部人事、財務制度,完善各部門、各單位組織機構,健全負責人隊伍;開展內部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素質;積極監督財政項目執行進度,規范開展審計檢查工作,主動加強內部控制。
強化聯合會文化建設,創新形式,在各單位靈活、深入地宣貫中紡聯文化手冊,努力增強聯合會內在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