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電商評論人魯振旺也表示,垂直B2C電商今年還在繼續萎縮,像凡客那樣純粹走自有品牌的路徑,供應鏈成本太高,盈利很難,而且單純自有品牌商品類別少,無法吸引足夠多的用戶。因此,他贊成凡客轉型成自有品牌+平臺的做法,自己做不了的交給第三方品牌,可以滿足更多用戶的需求。但是,他指出,凡客不能把自己做成“小天貓”,那就沒有價值了。凡客還是要繼續保持自己多年來形成的品牌定位和產品感覺,尋找到差異化競爭的路線。
凡客自救的范本意義
李成東指出,垂直電商在中國這樣的競爭環境下要想生存,就得選擇“小而美”,不求大,做到模式健康,可以盈利,但想做大上市有些困難。首先有一定規模的黏性用戶,其次,要真正做深做透一個行業,從品牌定位、品牌想象力、品牌傳播,到產品設計、包裝、開發、灌裝、交貨周期,都需要具備專業性,甚至在供應商領域也要有一定的議價能力。
具體到凡客的自我救贖路徑來看,凡客相關負責人表示,凡客未來是要打造一個時尚品牌帝國,一個時尚品牌集團。目前,凡客希望更多地學習和借鑒百麗模式,即自有品牌與零售渠道相結合,一種類似于“線上百麗”的模式。凡客要做品牌集團,而非簡單的自有品牌加電商。
凡客的定位看似復雜:從賣襯衣到通過品類擴展做平臺,再到回歸品牌,繼而又開始試水平臺。在外界看來,這是典型的戰略搖擺。不過,對于凡客走過的路,NOP的創始人劉爽曾有一個堪稱精準的評價:“凡客折騰一圈又回歸品牌定位的本質,其實我覺得這才是凡客聰明的地方,規律一定是存在的,但我們要動態地看它而非靜態。敢于挑戰規律鉆規律的空子,并在它發怒之前主動順從它,這才能獲利,循規蹈矩的企業無法大成。就像歐洲戰神拿破侖說的:進攻,進攻,撤退。”
不成功,便成仁。凡客的自救不管結果如何,對于在困局中尋找出路的垂直電商,都有一定的范本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