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發布的《2012年中國電子商務發展報告》顯示,2012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8萬億元,同比增長 31.7%。其中網絡零售額超過1.3萬億元,同比增長67.5%。電子商務服務業全年行業收入超過2000億元,正在成長為一個新興產業。
電子商務潮流不可逆轉。但與這些欣欣向榮的數字形成反差的是,傳統企業轉型電商遇阻:奧特萊斯旗下電子商務網站“賽特春天”因運營不佳面臨關閉;王府井網上商城日均交易額僅1000元左右,甚至不如一家“淘寶店”;天貓商城中每天有近百家旗艦店被清退……傳統企業真的難以把握電子商務的基因嗎?在“不得不做電子商務”的今天,傳統企業該如何轉型?
定位:找準契合點
“與蘇寧、國美、百麗等大型零售商和品牌商不同,線下業務規模在年營業額5億元以下的企業難以復制這些大型企業的成功模式,它們并不具備這些大企業在資金、人才、品牌把控等方面的實力。”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上海商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計三勇認為,中型和小型企業轉型電子商務同樣值得關注,這是因為這些企業在電子商務交易額中的貢獻更多,“2012年淘寶網、天貓商城交易額突破一萬億元,是由20萬家交易相對活躍的企業共同創造的;生產制造和加工類網店占在天貓商城全部旗艦店的60%”。
在賽迪世紀園區信息化咨詢中心副總經理鄭欣看來,無論哪種類型和規模的企業在踏上電子商務之路前,都需要準確地定位自身優勢和劣勢,考慮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哪些產品適合放在電子商務平臺上銷售,二是定位潛在銷售對象,三是認清企業自身優勢,四是建立合理的電子商務模式,并且制定合理的銷售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