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瀟彧對21世紀網表示,以目前的情況來看,供貨商放棄京東不會成為常態,外界也無需過于擔憂。
卓賽君向21世紀網分析表示,華碩在京東的促銷對其利潤的影響其實很小,但是,放棄京東卻失去了一個很重要的渠道機會。從短期來看,其競爭對手聯想、惠普等仍然在京東的平臺上;從長期來看,華碩放棄了一個高增長的渠道。
根據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網上零售市場規模超過13000億元人民幣,占全國消費品總額6.28%,而在美國,這個數字達到了15%。
也就是說,中國的網購市場還有極大的潛力有待發掘。
根據調研機構eMarketer預測,在未來幾年內,B2C電子商務規模增長的絕大部分由亞太地區貢獻。僅今年一年,亞太地區的B2C電子商務銷售額預計將增長23%。其中,中國和印尼的成長速度引領風騷,增長率分別為65%和71%。
eMarketer預計,到2014年亞太地區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
“現在網上買東西越來越多樣化,市場和消費者都趨于成熟,增長空間越來越大,市場空間變得無限。”卓賽君稱。
傳統企業轉型
在現在的電商企業中,除了京東、天貓等互聯網企業之外,傳統企業的轉型與競爭也同樣不容忽略。國美在收購庫巴后成績并不理想,進而入駐天貓;而蘇寧也早已“去電器化”改名為蘇寧云商,發力網購市場。
“現在的趨勢是傳統廠商電商化,電商企業傳統化”。瀟彧如此評價道。
在“618價格戰”前夕,蘇寧將其線上線下價格進行了統一。
卓賽君表示,北上廣等大城市,蘇寧基本上實現了同價,然而在二三線城市,目前實施起來還有一定困難。
“對于線上與線下的價格統一,蘇寧面臨的困難仍然不少。比如其管控能夠統一?線上信息流與線下信息流是否能夠統一一致?價格變化時線上線下能夠及時反映出來?另外更加細化的事情,比如銷售人員的業績計算與考核標準等,蘇寧的設想很好,但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卓賽君表示。
事實上,轉型中的蘇寧也卻確實付出了不少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