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新十年戰略,匹克欲再度尋求志同道合者
好事可以變壞事,壞事自然也可以變好事。
經歷了上市前三年和上市后三年快速增長后,由于受中國運動品行業市場衰退等因素影響,與其它運動品牌一樣,匹克在2012年至2013年也遭遇了庫存積壓和銷售下滑之劫。
2013年歲末,有媒體報道稱:“匹克(01968.HK)接連遭遇‘打擊’,先是其主動披露,2012年前10個月,關店逾千家,成為行業里已披露信息的公司中,關店數量最多的。此后,與其相守多年的紅杉資本大幅減持,表達出對其未來業績的懷疑。” 2012年12月17日,據聯交所股權數據顯示,匹克于2012年12月12日遭紅杉資本場外減持5400.47萬股,每股均價1.27元。
許景南并不避諱談匹克的問題,坦言:“針對整個行業消費下滑和我們渠道戰略上出現的問題,我們主動作了調整,關掉一些沒有效益的門店;把原來41%的毛利調降到37%、38%,讓利于匹克的經銷商;對電商和內部架構問題做了戰略和戰術的雙調整;特別加大了向國外市場拓展的步伐。這兩年的調整,為匹克贏得了十年的發展空間,很值。我認為,國際市場這么大,匹克未來以每年兩位數遞增并不會是件太難的事情。”
其實,紅杉資本、聯想等風險投資基金退出匹克,是投資規則使然。任何VC、PE都有它的投資周期,在企業上市后兩三年內退出,是VC、PE的通常選擇,紅杉資本也不會例外,何況它已經贏得盆滿缽滿,這是一;其二,資本是逐利性的,任何VC、PE都不會成為長期持有企業股份的戰略合作股東,他們會在市場最佳時機逐步賣掉持有的股份,在市場不妙時加速拋售所有的股份,之后,斗志昂揚地奔向下一個高增長企業。
盡管兩大投資商相繼因為投資規則淡出匹克,但許景南仍然堅信,匹克是中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運動品牌,匹克銷售下滑是暫時的,上市公司匹克體育的股票是被大大低估了。基于此,他毫不猶豫地做了一件事:回購股票!2009年匹克體育上市時,許景南及其家族持有匹克體育約61%的股權,現在已持有近70%。此回購之舉,向市場傳遞了這樣一個信息:匹克的家族股東堅信,匹克是最好的,匹克是值得長期持有的中國國內最為國際化的運動品牌。同時,他還表示,希望能夠引入具有社會責任感、對鍛造匹克國際品牌有著相同認知和信心的投資人做匹克的董事股東。
在戰略上,許景南及匹克團隊更加鮮明地提出做國際化品牌,加大對境外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的投入。但對這個決定,有些投資者并不認同,認為,這樣做的結果是放大風險,不如在中國國內市場多下功夫。許景南堅決不改加快匹克國際品牌建設的初衷,并提出推進匹克國際化進程新十年“三百目標”戰略,即在100個國家和地區注冊匹克商標,在100個國家和地區銷售匹克產品,在境外銷售匹克產品收入達到人民幣100億元。第一個目標,匹克已遠遠超過;第二個目標,匹克已完成了40%;第三個目標,匹克2013年才完成五億多元人民幣海外銷售額,距一百億差之遠矣。對實現第二、第三目標的路徑,許景南這樣描述:“關于在100個國家和地區銷售匹克產品,目前匹克產品在90多個國家銷售,但有穩定銷售的大約是在40個國家的200多家店面,我們還在美國開設了兩家直營專賣店。匹克的目標是每年增加四五個國家的銷售,通過建立團隊,推廣品牌、提升服務等,為那些國家培養銷售匹克產品的經銷商。關于境外銷售額達到100億元人民幣的目標,我認為,只要我們在100個國家建立穩定銷售,100個經銷商每年實現一億元人民幣的營業額,那就是100億!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在戰略設計中,已把對經銷商的回報捆綁在其中了。我們的做法是,當品牌提升產生附加值后,我們會在經營上給予境外經銷商更多的獲利空間,還會通過允許經銷商和加盟商做研發、給予他們研發費用支持和研發成果在全球線上線下訂貨會上共享等開放研發的策略,讓這些海外經銷商與加盟商擁有更多的盈利空間。”目前,簽約實施正在進行時。
許景南堅信:“有中國龐大的市場做支持,匹克趕上國際領先的運動品牌只是個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