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李寧對全部店鋪進行評估,8000多家門店有20%無法盈利或效率極低,只能關掉。鐘鳴表示,租金占銷售額比例太高的,刨除進貨成本、商場扣點和打折銷售無法盈利的店,不如關掉;把現存店經營好,每個店多賣1萬,就不會影響到總體銷售額。
鐘鳴從細節上尋找能體現市場變化的信息。他著手改善店內VI設計,貨品陳列方式,不同季節應該突出哪些商品,還有店員對產品的熟悉程度。這也是李寧推行第六代店計劃的一部分,目的是改善客戶體驗,提升單個店面的銷售額。
“店鋪陳設直接影響銷售。一個產品穿在模特身上,銷量就會高一些。”劉國忠的門店是第一批接受改造的,他現在逐漸接受了這種精細管理方式,“門店的數據每周都會整理出來,每周召開會議商量對策。”
李寧公司的一系列變革從去年7月份開始到現在恰好是一年,按照金珍君此前的說法,這可能需要兩三年的時間。一家連續三年市場占有率下滑,并出現巨額虧損的公司很難通過短期改革就走出低谷,至少今年的財務數據仍然不會好看,但李寧的確開始走出最艱難的時期。
在2013年5月底的年度股東大會上,金珍君表示公司新品售罄率和打折幅度從去年第四季開始有明顯改善,今年2月公司的庫存和銷售比例已經降至7倍,他預計下半年可以恢復到五六倍的正常水平,渠道和供應鏈改革所花費的時間也有可能縮短。
麥格理證券在今年6月發布的報告稱李寧公司的局勢將出現扭轉。李寧關店步伐正在放慢,上半年僅關閉約200家門店,遠少于去年全年的1821家,加上潛在的存貨回撥,相信李寧很有可能達到預期的改革目標。
麥格理證券甚至認為,李寧能成為第一個走出低谷的中國運動品牌。
當中國體育用品行業整體受挫時,業績下滑和庫存增加都是普遍現象。華通明略姚望認為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特殊問題,而李寧公司似乎已經找到了癥結所在。快起來的李寧能否重回體育用品行業前三?未來兩年我們將看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