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贊助CBA,正被看作是這一“回歸”的重要舉措。今年6月,李寧“天價”贊助CBA,盡管這決定被人認為是豪賭。但其決定回歸體育的決心由此可見一斑。
盲目自大 管理混亂
2008年,李寧奧運點火之后公司有點被勝利沖昏了頭腦,驕傲自滿的情緒開始在公司內部蔓延。
“2008年底的時候就看出公司潛在的危險。人心浮躁、員工都自我感覺良好,公司內部對于花錢大手大腳這件事根本就不當回事?!绷硪晃灰呀洀睦顚幑倦x職的不愿具名人士對《投資者報》記者說道。
他舉了個例子,公司為了一次年會活動做一張易拉寶居然花了十幾萬,當時誰都知道這里的貓膩,但是管理層居然覺得這不算什么。更為重要的是,李寧公司開始大規模裁員換血,雖然聲稱是壓縮開支搞好內控,但是走的都是忠心耿耿的老員工?!皝淼男聠T工比走的還多,這哪里是內控,分明就是HR搞得政治斗爭。做公司如做人,成事由儉敗由奢?!鄙鲜鰞炔咳耸繗鈶嵉卣f道。
作為一家已經在香港上市的公眾企業,李寧出現這些問題應該及時向上反映,無奈的是,上行通道行不通。
“高管和中層都被2008年的勝利沖得頭腦發熱。所以剛愎自用,根本就覺得自己一點錯誤都沒有。公司不給員工合理反映意見的渠道。公司有話語權的至少是總監以上的中層,而高管只聽中層匯報,所以說公司內部沒有民主的氛圍,也無法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如果你說了,就一定會得罪某些公司內部既得利益的派系,自己會卷入派系之爭?!鄙鲜鰞炔咳耸空f道。
早期的李寧公司實際上一直是以陳義紅作為權力核心,后來陳義紅走了,張志勇就成了李寧公司的核心。而李寧在公司只是大股東和精神領袖。“李寧人很好,很容易輕易地相信別人?!鄙鲜鰞炔咳耸空f道。正是這種大撒手的方式,讓一度引以為豪的管理制度也出現問題。
“這要看其戰略調整是不是有效。體育服裝市場不像IT或手機市場,變化那么快,我相信李寧還是有其系統能力和后備實力的。”孫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