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近市場之路
zara求勝的法寶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最大限度滿足消費者對新潮時裝款式、面料、配飾的追求。有業界人士觀察到,zara的新款貨品周轉周期最短僅為11天,顧客去晚了可能就只能買到下一波的新款。與之相比的其它大品牌時裝,有時候款式更換的周期甚至長達半年。業內人士評論,正是因為zara為代表的快時尚服裝的興起,打破了以往時裝款式以“季”為更替周期的慣例。
inditex公司有一個基本的模式,即最新設計的應季新潮時裝產品,被安排在離公司總部最近的工廠生產,設計師與生產工藝之間的距離最短,保證最遲3周就可以將新產品擺上zara品牌專賣店的柜臺。inditex公司為縮短專賣店的準備工序,盡快將到貨的商品擺上柜臺,甚至安排在配送中心就為服裝加上防盜磁片。
inditex暨zara旗下能夠快速推出新款式的設計團隊很特殊,完全處于“匿名”狀態,而世界上的時裝大品牌都有主打的大腕設計師,比如卡爾。拉格菲(前香奈兒首席設計師)、斯黛拉·麥卡特尼(古馳首席設計師)等等。有人譏諷inditex暨zara的設計團隊是“山寨”隊伍,所以匿名。
一些世界著名時裝品牌抱怨inditex“抄襲”了他們的設計,有的品牌持有者甚至把inditex暨zara訴諸法律,但業內人士認為,追究起來很困難,因為inditex可能已經對“抄襲”進行了“極為巧妙”的修改。
zara已經如此有名,殊不知zara從不在媒體上做廣告,zara的策略就是傍住熱門商圈,用巨額資金在鋪面位置、店門設計、店內裝飾等方面打造高端形象。在最熱門的商業區地段,裝修透出典雅、時尚之氣的門面,巨大的zara字母招牌,在偌大的營業面積中人頭攢動,就是zara所追求的實體廣告效果。
zara還有一招是“傍大款”,就像中國人所說的“成行成市”,哪里有大品牌奢侈服裝專賣店,zara就在旁邊開店。商業區的地段一般是按品牌價值劃分的,比如三里屯的阿瑪尼專賣店旁邊有范思哲專賣店,比如在歐洲,有古馳和普拉達的專賣店的旁邊,一般都能找到香奈兒或者愛馬仕、卡地亞專賣店。而這些高檔品牌是比較忌諱與快時尚品牌擠在一起的,但zara偏偏喜歡與它們作伴。
zara能夠抓住青少年主流時裝消費者的核心元素,是讓普眾消費者在看得到時髦的同時,有能力把時髦抓在手里。有人士描述:zara可以令消費者花30英鎊買到看上去值300英鎊的東西。中國消費者可能也有同樣的感受,即zara的東西能夠兼顧平衡時尚追求和消費力。
業績瘋長
從2007年到2012年,inditex的業績被外界形容為不斷“瘋長”,年銷售額5年間從94億歐元增加到138億,年利潤增長達到20億歐元,全球員工人數也從8萬人增加到11萬人。每年光顧zara的顧客數不勝數,而zara每年為消費者生產835,000種不同的服裝,全球每天都有zara的新門店開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