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特加和inditex公司的低調作風也許與他的事業和公司誕生并發跡的地域:一個與現代化商業社會的富貴與喧囂有不少距離的“鄉下”有關系。加利西亞自治區地處西班牙北部,該地區是西班牙歷史上很有名氣的獨裁者、大元帥弗朗西斯科。弗朗哥(francisco franco)的故鄉。弗朗哥統治西班牙40年,自1950年代開始到弗朗哥1975年去世(沃特加在1975年創立zara),這個時期西班牙被認為創造了“經濟奇跡”,但弗朗哥的家鄉加利西亞卻沒有沾上多少經濟奇跡的光。
與西班牙比較發達的地區相比,加利西亞農村的貧瘠導致大批農民外出打工,媒體把加利西亞描述成“農民工輸出地”,在西班牙經濟起飛的20世紀就有數十萬加利西亞人背井離鄉,甚至遠赴南美洲謀生,加利西亞長期處于一個現代化水平較本國其它地區低的發展狀況,與之相若的應該是一個平民消費市場,這樣的社會經濟特征,是否成為低價時髦理念誕生的土壤?
沃特加出身于鐵路工人家庭,住在加利西亞的拉科魯尼,如今拉科魯尼有24萬人口。
沃特加的事業發端于1963年,那年沃特加27歲,他的事業的起步是做家居長袍,沃特加算得上從小裁縫做起的大企業家。
12年后,沃特加開始涉足成衣時裝,1975年沃特加籌備在拉科魯尼街面上開設他的第一家成衣時裝店,開始他從一部電影《希臘人佐巴zorba the greek》中獲得靈感,把店名定為zorba,但是這個店名引來了同街的一家酒吧老板的異議,那家酒吧也起名叫zorba并且已經做好了招牌。沃特加另打主意,把字母z后面的其它字母換成ara,這就是zara誕生的背景:一家開在“鄉下”的賣自己生產的產品的時裝店。
沃特加的集團公司inditex則是在zara的事業越做越大之后的1985年注冊的,在inditex旗下,zara和zara [微博]home是兩大主力品牌。
40年來,inditex和zara一直堅守在加利西亞的拉科魯尼,拉科魯尼距馬德里480多公里,離巴塞羅那900公里,該市遠離西班牙首都和本國其它大城市,更遠離歐洲乃至世界的時尚之都巴黎、倫敦、米蘭。這與許多企業在成名和做大后就遷往中心都市特別是時裝企業遷往時尚前沿都市的做法截然不同,這一點令不少觀察家感到驚訝。
在西班牙經濟一片愁云慘霧籠罩的環境中,拉科魯尼卻顯得淡定與祥和。拉科魯尼居民一如既往地忙碌,服務業興旺如常,休閑海灘人群云集。這一切要得益于inditex暨zara對當地經濟作出的巨大影響和貢獻。
西方發達世界的大牌成衣時裝公司的普遍做法是,把成衣的設計和創意部門留在本地(所謂控制產業鏈的高端),把設計稿或樣品發往勞動力便宜的新興國家,比如中國、印度、東南亞諸國,再把成品運回西方銷售。
inditex暨zara獨樹一幟,并未完全跟隨世界服裝業的外包加工潮流,如今,拉科魯尼的阿特所工業區旁邊就是inditex的公司園區,其中聳立著inditex的總部,旗下最具影響力的品牌zara和zara home的總部,還有若干生產工廠和配送中心,成衣產品從inditex的配送中心運往世界各地。
inditex公司一半以上的成衣在自己的下屬工廠生產,這些工廠分布在西班牙及其周邊近鄰的歐洲、北非國家, inditex公司也向葡萄牙、摩洛哥、土耳其等國的加工商外包生產產品,由于上述區域的人工成本較高,為更多攤低人工成本,inditex公司還讓中國、印度、越南、巴西的加工商承接外包加工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