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富人的寒冬VS去庫存通道的春天
服裝行業富人集體淪陷“高庫存”之時,唯品會卻順勢轉型庫存清理網站并取得了成功。不過,唯品會的高增長也吸引了大批同行爭相效仿,在“圍追堵截”之下,唯品會的紅火還可以持續多久?
2013年,服裝行業遭遇了寒冬,“業績下滑”、“庫存高企”和“關店”成為高懸在服裝業富人頭頂的利劍,時時考驗著這些企業家處理危機的能力。在服裝行業哀鴻遍野之時,以清理庫存為主業的唯品會卻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其董事長沈亞也首度入選“新財富500富人榜”,以91.4億元的財富值排名第131位。
服裝富人的寒冬:庫存、關店、業績下滑
服裝行業的庫存危機從2012年延續到2013年,2013年的紡織服裝業更是被冠以“史上最難年”的名頭。由于需求持續不振,服裝業之前簡單粗放的外延擴張模式遭到嚴重挑戰。根據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調研情況,2013年上半年大型企業開工率為85-90%,中型企業約65%,小企業停產、限產進一步加劇,開工率僅有30%,棉紗產品平均庫存周轉時間達到了20-30天。
在2014年的“新財富500富人榜”里,日用消費品行業的富人前三強中,服裝行業只有申洲國際的馬建榮和黃關林得以入選,申洲國際并不是一家典型的服裝品牌商,它主營代工和出口,通過在越南和柬埔寨建廠降低成本,獲得了業績的增長。在過去3年,馬黃組合的排名從日用消費品行業的13名一直遞升到今年的第3名。
大多數服裝行業富人都沒有馬建榮這種好運,不少富人因為業績下滑無緣新一年的富人榜。從2012到2013年的“新財富500富人榜”,7家服裝企業的領軍人從榜單中消失,這些企業包括李寧、利郎、中國動向、361度、探路者、匹克體育和星期六。而從2013到2014年,又有兩家服裝企業領頭人跌出了富人榜,他們是搜于特的馬鴻家族和富貴鳥的林和平兄弟。
年報顯示,2013年,李寧、安踏、匹克、361度、中國動向、特步六品牌的存貨分別達到9.42億元、6.89億元、3.66億元、4.09億元、1.83億元和5.37億元。受庫存影響,關店潮在各體育品牌中輪番上演,上述六品牌2013年的關店數已經超過了3000家。這些企業2013年除了中國動向的凈利潤有所增長以外,其他公司的業績均未實現增長,其中361度的凈利潤更是下滑達7成。安踏丁世忠家族和特步國際丁水波家族雖然仍留在2014年的富人榜中,可是也免不了慘淡經營的遭遇。安踏去年關店318家,凈利潤跌3.2%,特步純利更是大跌25.2%,并收縮戰線,將廣州分公司的部分業務部門遷到廈門以及總部泉州。
非體育品牌也感受到了行業下滑帶來的凜冽寒意。在“2014年新財富500富人榜”的上榜企業中,美邦服飾、波司登、九牧王、七匹狼和奧康國際均錄得凈利潤的下跌,其中美邦的凈利潤更是下跌達49%。由于零售渠道表現疲軟,2013年上半年,七匹狼因庫存壓力凈關店152家,占直營終端總數的1/4。九牧王同期也關閉了59家門店,以控制經營風險。2013年1月,網上流傳勁霸集團創始人洪肇明致員工的一封信,表示“勁霸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市場下滑”。
唯品會逆市紅火
面對巨大的庫存壓力,品牌商通常通過四個主要手段消化庫存:將產品上架至各個電商平臺,通過電商渠道進行銷貨;增加線上和線下賣場的產品打折力度進行促銷;與專業的尾貨渠道合作,例如一些尾貨商城等;關閉一些線下實體店。
當品牌商為了降庫存焦頭爛額之時,幫助商家清理庫存的電商平臺卻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唯品會的“閃購”模式即是其中之一。所謂閃購就是每一件商品都會有一個下架的期限,所有商品在上架的幾天內就會售罄下架。唯品會在同一天上架的商品不會很多,而且在網頁上沒有搜索框,消費者只能接受其貨架上列出的商品。這種模式讓用戶更關注于被推薦的商品,也成就了唯品會清庫存的高效率。據統計,唯品會通常在3天左右就可以完成庫存清理,各個品牌的售賣率在50-80%之間,效率高于線下渠道。
此外,唯品會采用會員制模式,品牌商無需投入營銷和推廣費用。其還可以為商家免費提供目標客戶的特征分析,如性別、年齡、地域等,幫助商家精準定位到潛在客戶。相比線下渠道40-50%的扣點,唯品會的扣點位于20-30%之間,留給品牌商的利潤空間更大。
唯品會最初并不是賣庫存的,它最開始定位為奢侈品網站,2012年3月,它以奢侈品折扣電商的身份登陸紐交所,卻遭遇了“流血上市”。其原將發行價定在6.5美元的低位,首發當日收盤重挫18%,隨后又連跌數日。在上市之前,唯品會已連續3年虧損,2011年的凈虧損更是達到1.07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