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當全部商品數字化后(即每個商品出廠時支持掃二維碼或條碼,掃描后連接到微購物,展示出相應的搭配),所有的商品都將是云端商品,如果用戶想購買的商品無貨或斷碼,可以從其他店面發貨。
“我們不完全是做電商,而是幫零售做一套基于微信的解決方案。傳統電商一定是個中心,商戶過來購買流量。微購物沒有中心,而是一套工具,門店就是中心。”張濤說。
一位服裝公司O2O負責人認為,微購物與微淘打法不同,微信更多是從線下到線上,微淘更多是從線上到線下。“微購物以解決缺貨斷碼問題作為突破口。微淘起步稍晚一點,什么突破口還不清晰。”
“客戶總量微信更多一些,消費用戶阿里更多一些。微淘底層是手機淘寶,我們在手機淘寶的流量占比30%;微購物是從線下反推線上。目前沒法用交易量去權衡哪個渠道好,關鍵看用戶更習慣哪種方式,我們尊重消費者。”上述人士說。
黃鑫表示,歌莉婭采取的是小范圍試錯戰略,會在不同的區域去實驗哪種O2O模型更適合自身,并由此來帶動IT系統、組織結構、物流的變化。
“小范圍試錯的好處是學習成本低、速度快。當確定一種模式后,可以覆蓋到全國。”黃鑫說。
操作上的挑戰
除了上文提到的組織架構、IT系統、物流改造,在操作層面,服裝公司也面臨著大量工作。
首先是商品數字化。商品出廠時,條碼或二維碼需要支持移動端應用如微信(或微淘)掃描。與之對應的是,這些商品需要拍照,并給出相應的搭配。用戶在線下掃碼后,將連接到線上的該商品及搭配。
黃鑫表示,歌莉婭計劃于今年下半年支持全部商品掃碼。從技術角度,微信、微淘都可以進行掃描。
第二是要建立適合自身的訂單流轉機制、結算規則。例如,用戶在A店想購買一款產品,A店無貨,需要從B店調貨,業績歸于B店,或者A店與B店之間設定分成比例。
歌莉婭探索的做法是,如果A店無貨,首先由區域倉發貨。如果區域倉無貨,從B店調貨,銷售歸于A店。“在利益分配上,每家都不太相同,都在探索,我們還在小范圍實驗,也要考慮到對導購員的激勵。”
“對于服裝行業,最重要的是售罄率和貨品周轉率。O2O更大的魅力在于,打通了信息流,基于全貨品流動的數據,在正常貨品銷售、清理尾貨的時候,把對應的資源投在對應的渠道,讓商品高效率流轉。”黃鑫說。
難點在于整合加盟商。微購物運營負責人張濤說,直營店與微購物系統對接需要2-3個月時間。“自營與代理商系統兼容起來難,今年我們把直營店做好就已經很不錯了。”
吳磊表示,GXG初期是做自營店面和線上打通,打通加盟商是第二期做的事。黃鑫也表示,歌莉婭采取三步走戰略,第一步在自營店鋪小范圍實驗,去驗證后臺系統、組織架構、O2O模型的合理性,第二步將適合的系統擴展到全國自營店,第三步考慮覆蓋加盟商。“現在還是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