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自有品牌做起平臺生意
“自營服裝已經不做了,”李國慶透露,主因在于推出的時間太早。據悉,當當自有品牌“當當優品”于去年5月發布,共有服裝、美妝、家紡、箱包等7個細分類目,然而定位于中低端的“當當優品”推出不到半年就被當當叫停服裝類自有品牌的設計和生產。
李國慶認為,從零售行業規律來講,服裝品類只有銷售額達到100億元時,才適合做自有品牌,因為這時候有足夠大的用戶量支撐,才能讓自有品牌的高毛利產生價值。據李國慶介紹,目前當當服裝品類全部引入第三方賣家,定位中高端市場。然而發力做起服裝平臺生意的當當也不可避免地要與傳統電商競爭,這既是對用戶的競爭,也是品牌商的競爭。他坦言,目前當當流量不及天貓,但當當轉化率、客單價都比天貓高30%。他還透露,目前,當當只有20%的活躍顧客買服裝,還有50%是高額爭取的純新顧客。“我們定義品牌拓展時有幾個品牌師就講,賣服裝一定要把原來顧客買圖書時的情緒與他們為什么要在當當買服裝的情緒‘連接’出來,其中就包括調性。在我們的重點頁面,重點推什么不推什么,確實完全按照它的調性,價格的合理性去推。”
李國慶表示,當當網毛利率提高也是因為服飾板塊快速增長。談及盈利問題,他坦言,“平臺增長帶來傭金收入加入到利潤中去,然后來回推算什么時候盈利。我們還在不斷擴張市場,我們在做平衡,速度希望再快一點,盈利不做時間表,但是指日可待,隨時可以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