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做小單的服裝加工廠其實也不少,但是加工費肯定要高一些,只要客戶能接受就行。你可以在網上搜索那些迫切需要訂單的工廠,找到了以后一定要問清廠方,是全包還是只包加工。最好是自己找好面輔料,談好價格,再把聯系方式告訴廠方,讓廠方去購買。”在天貓開設旗艦店的淘品牌super r創始人renee說,她的店既做女裝也做童裝,每次上新幾乎都要分頭找幾家工廠加工,一不小心就會出錯。
“不過,對于淘寶小訂單,工廠一般不會自己去買材料,因為無利可圖。還有就是出貨時間,中型或大一點的工廠一般都是很多訂單同時在做,小訂單自然就最后安排,所以要店主不停地催促,才能保證按時出貨。”renee說,面對著大工廠,自己都會底氣不足,如果對貨品不滿意,或者反復打版兩三次,廠方很可能就不耐煩了,甚至以后都不接她的訂單了。
越來越多像renee這樣的淘寶賣家向自主設計轉型,隨之而來是淘品牌的成長,這些淘品牌走上軌道之后或者自己辦廠,或者將生產外包,而加工廠不愿意接淘寶訂單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這兩種現象。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我們也很郁悶,很多在網上找到我們聯系方式的客戶來詢盤,聊了之后發現,訂單量都很小。我們是做服裝的,面料廠家起訂量高,所以我們的起訂量也很高。而這些新客戶都是每種款型要100件,加起來也不夠一種款型的起訂量,現在工廠只能靠老客戶支撐。”廣州毅鑫服飾的跟單員肖先生說,他們的工廠占地2500平方米,擁有專業工人100多人,精品車位占40多人,可以說開銷很大,成本不低。“有時候我一咬牙接下一個一兩千件的單子,老板都不同意。”
對做慣外貿大訂單的工廠而言,幾千件的訂單尚且“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更何況款式多、數量少的淘寶小訂單。而一些因各種原因較早加入淘寶陣地的小型加工廠則表示,現在雙位數淘寶小訂單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我們主要給淘寶店做加工,實話告訴你,齊色齊碼20件,生產起來是很困難的事情,這與打版幾乎就沒有什么區別了,也不能量產。這些淘寶訂單幾乎找不到加工廠生產,因為就給了圖片,光是找面料、輔料都要花很長時間。”工廠在廣州金沙洲的梁偉全表示,以前與一些做爆款的淘寶店合作,對于他的這種小型工廠來說,也算有錢賺。但是現在,像王瑩那樣自主設計款式的淘寶賣家越來越多,而且都是試水性質,用他的話來說,就是“折騰”。
梁偉全說:“我們肯定不喜歡接淘寶小訂單。他們每次一做就是十幾個款,每個款每個碼二三十件,而且設計都比較復雜花哨,經常要改版,質量要求也比大路貨要高,做下來真是吃力不討好。”
既然做不起量,利潤不高,為什么還要接單?梁偉全的回答很無奈也很現實。
“沒辦法,外貿不好做,大廠子都在熬,有底氣的就轉做國內市場,像我們規模小的,就只能接小訂單了。”梁偉全說,工廠每月的綜合成本輕易就過萬,幾百件的小訂單生產線根本不好安排,工作量幾個工人就能做完,但是工廠的機臺、燈、電腦等設備全部都要運作,成本并不低。
需求多變成本增加
北京人陳杰,因為認識一些朋友,有渠道拿到東莞工廠給意大利品牌商代工的皮包,便在5年前開了淘寶店作為副業。后來,生意越來越好,陳杰與工廠的合作關系也加深了,他便開始銷售需求更大的“大牌同款”包包,并外包給已有豐富制作經驗、又有一定感情基礎的“老搭檔”生產。
“一開始,廠方其實不太信任我,因為他們一貫接單量很大,幾千個包然后返單幾萬個。外國人只要準時交貨就可以了,不會一天一個要求,而且最重要的是利潤大。我剛開始做所謂‘大牌同款’的時候,因為還在嘗試,訂單量不大。而對于那些傳統工廠,連續不斷做幾千個、幾萬個包沒問題,幾百個包卻不一定能做出來。”陳杰說,很多傳統外貿加工廠的生產線都很龐大,他們不知道應該怎樣讓平時幾百個包一組的生產線只生產幾十個或者幾個包。
即使是現在,陳杰的淘寶店中,能長期走量的款式也就那幾個,很多新款都是過眼云煙,根本無法量產。淘寶店主苦尋愿意接小單的工廠,而一些已經開拓內銷市場的工廠,也有難言之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