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市場批發越來越難了,有些店家向我們推薦的爆款其實根本不是爆款,而且主要的幾個批發市場的貨品都是大眾款,大家都在賣,經常能碰到臉熟的淘寶賣家。有一些市場上比較罕見的、稍稍貴一點的款,我們一開始也不敢拿太多,拿了幾十件賣得好了,想補貨時店家卻因為拿的人少而不做了。”王瑩說,開淘寶店早就不是什么新鮮事,按照批發賣貨的思路就只能靠低價,但這不是長久之計。
“想要在淘寶網上立足,產品很重要。”王瑩說,“市場太大了,像我們這種c店小賣家,貨源拼不過那些認識工廠的大賣家,光靠低價根本沒辦法競爭。只能突出自己的個性和品位,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自己設計、自己找廠生產。”
有設計 沒生產
王瑩萌生自己設計的念頭,是受到她很喜歡的一家叫“隨意門”的淘寶店啟發。隨意門店主wingfree是個上海85后女孩,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專業畢業。王瑩說,幾年前自己還是學生的時候,就開始在隨意門買復古女裝,當時店里的貨品都是店主wingfree的二手衫或者在一些老上海針織廠淘來的外貿服裝,尤其是能搭配出歐美范兒的3塊錢白汗衫,在網上大受歡迎。
后來,隨著隨意門名氣越來越大,酷愛時尚的wingfree也當起了設計師,組建了自己的團隊,從此只賣自己的設計。“作為老買家,今時今日我還是會買隨意門的衣服,也算是向同行學習一下。”王瑩說。
“隨意門的團隊非常出色,設計和構思都很巧妙,一個季度大約3次上新,每次上新當晚貨品幾乎都被老客戶搶光。”王瑩介紹說,隨意門就是典型的“小而美”淘寶店,每次上新大約10個款,每款每碼30件左右的量,除了一些比較難駕馭的款型,基本上都能售完。
現在已經四皇冠的隨意門就是王瑩的奮斗目標,從去年夏天開始王瑩就著手為自己的淘寶店做設計。
王瑩說,現在的淘寶買家和早期有很大不同,一批有品味又追求獨特風格的消費者正在快速成長。“我身邊的朋友都有過在zara、ochirly這樣的大品牌買衣服與別人撞衫的經歷,她們都在尋找一些有意思而不會泛濫的設計。而且跟商場上那些打著設計師旗號的買手店相比,我的價格絕對更有優勢。”
然而,王瑩口中的設計,也并非傳統意義上的設計,確切來說應該是“參考+改良”。“為了保證盈利,我會去韓國東大門拿一些感覺會火爆的樣品參考,回來找工廠做。另一部分則會參考國外的時尚雜志,結合當季的流行元素與自己的創意,然后找工廠打版加工。”王瑩說。
一開始,王瑩為自己的新事業感到興奮,但是很快也碰了釘子。“當我拿著自己歪歪扭扭的圖紙去找工廠打版,他們基本上都不愿意做,當時我就覺得自己太幼稚了。后來我只好去找面料市場附近專門制作樣衣的工作室打版,那樣比較貴,一條連衣裙就得100多塊,都趕上買的錢了。而且,像我們這種淘寶小訂單,大工廠都不接,即使好不容易打了版,貨還是出不來。”
工廠反饋:吃力不討好的小訂單
今年下半年,外貿形勢尚不明朗,加工制造業在近兩三年的外貿沖擊中慢慢調整適應。以往靠接外貿訂單生存的加工廠逐步轉戰內貿,但是內貿市場也不好做,那么近幾年突飛猛進的淘寶小訂單,到底接不接?
淘寶賣家底氣不足
中國供應商一般分為兩類,一是與國際接軌的企業,如外商投資的企業和廣東等沿海開放地區按國際慣例經營的內資企業;二是傳統的出口企業。
一般來說,許多與國際接軌的企業由于熟悉國際慣例,接到小訂單時,他們都會給予足夠的重視,會盡力滿足客戶要求。即使單小,也會認真生產,按時交貨。而傳統的出口企業在觀念上相對落后,常常做不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