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顯而易見。雖然淘寶和天貓的交易總額突破1萬億,但流量資源畢竟有限,在爭奪流量過程中,大品牌、大商家的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
這種趨勢導致網購品牌運營成本日益水漲創高。龍吟回憶,2008年一個焦點圖一整天只要花5 .7萬元,流量是一天一萬多IP。現在做幾千萬廣告都達不到當時的效果。“一些傳統商家并不懂電商游戲,一味出高價競拍‘直通車’、‘鉆展’,硬生生把價格拉上去。”
記者了解到,目前,直通車的類目點擊均價已經達到5塊,鉆展的點擊均價也在1塊以上,而前幾年的點擊價僅需1、2毛錢。聚劃算的入口流量只有200萬,分到單品上的流量不到2000。那些參加了聚劃算的商家,除了要交上萬的坑位費之外,還需要活動當天從店鋪或鉆展導入流量到聚劃算,一般的店鋪是幾乎不可能參加的。
如果把淘寶、天貓比喻成一個大商城,可能有幾億平方米,成千上萬的用戶涌在這個大商城的門口,而很多店鋪并沒有被搜索到。“阿里現在所有開店的淘寶賣家有950萬,其中300多萬賣家網店停止,剩下的網店約80%都虧損,我們說的虧損指投入成本對比銷售額。只有約10%左右網店持平,真正賺錢的只有這10%。”前阿里巴巴誠信通創始人、麥包包顧問盧志銀直戳要害。
C2C賣家發展動力不足
天使之城是經歷了風風雨雨的一個淘品牌的代表。它曾在2010年、2011年走過輝煌時期,連續兩年蟬聯淘寶女裝類目的銷售冠軍。到了今年年初,天使之城已被另一個淘寶女裝品牌裂帛收購。
一位淘寶賣家說,他所認識的淘寶賣家中,有近十家創始人因為身心疲憊尋求退出。近期,森馬服飾就有發布公告稱,將以19 .8億-22.6億元的價格收購淘品牌“G X G”所屬的公司———寧波中哲慕尚控股有限公司71%的股權。這也是迄今為止,傳統服裝品牌收購互聯網品牌的第一大案例。
淘寶的最初成功得益于數量龐大的C2C賣家,但如今,C2C眾賣家經過多年洗滌后卻走到死胡同。“做網購生意非常累,沒有上下班時間,沒有吃飯時間,電腦屏幕整天地貼在臉上。”一位2008年畢業的86年淘寶賣家在微博上發帖自爆心跡,“月薪能賺4000-5000元,雖然2011年初的時候,店鋪有過一次小井噴,但在三線城市的房子都不夠買一套,創業資金也夠嗆。每天被淘寶店拴在家里,過著骨灰級死宅般的生活,沒有男朋友。直到有一天,我去買菜,一個二十歲的男生管我叫阿姨,我瞬間石化了,那一年我25歲啊……”這位淘寶賣家稱,2012年她徹底關了淘寶店,準備投入社會,但才發現,她的交流能力出現了障礙,會計專業忘得一干二凈,跟她同一屆的人都已經有好幾年的工作經驗,而她還要跟剛畢業的應屆生一起,大學幾乎白上了……
對此,如今大淘寶也在有意縮小“貧富差距”,為“小而美”的商家提供生路。龍吟說,淘寶已經削弱店鋪信用、銷量、好評與差評、退款率等在搜索權重中的比重,增加店鋪和寶貝D SR、商品轉化率(用戶點擊后購買的幾率)、上架倒計時等因素的權重。
但不管怎么說,把產品掛上價就能有生意的年代一去不復返,無論是網購品牌還是傳統品牌,現在不但要拼盈利能力,也要拼產品質量,品牌主張,供應鏈,團隊管理,店鋪轉化率,顧客重復購買率,電子商務已經變成一個手藝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