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天貓支付寶成交金額達350 .19億元,再創電商單日銷售紀錄,這比2012年“雙十一”淘寶系191億元的銷售額增長了83.35%。而據多家第三方機構預測,“雙十一”當天國內十大主流電商的銷售額有望突破800億元。
爆發:十大電商銷售額有望破800億
作為“雙十一”的發起者,淘寶系今年的銷售情況依舊令人嫉羨。從11日零點開始,淘寶系的銷售額不斷創出紀錄:支付寶交易數據顯示,11日零點后,僅僅55秒淘寶系交易額便突破1億元;6分07秒,成交額突破10億元;38分05秒,成交額突破50億元;8時42分,成交額突破121億元,超過2012年美國最大的網上購物節“網絡星期一”創下的120.8億元銷售紀錄;13時04分,成交額突破191億元,與2012年“雙十一”淘寶系銷售額持平。最終,11日當日天貓支付寶成交金額達350.19億元,這比2012年“雙十一”淘寶系191億元的銷售額增長了83.35%。
除了淘寶系,京東、蘇寧、亞馬遜、國美、易迅網、當當網等電商也紛紛加入今年的“雙十一”網購大戰。盡管在“雙十一”期間上述電商企業沒有宣布各自具體的銷售數據,但均表示“雙十一”當天創造了不錯的銷售額,是日常銷售額的3到5倍。據多家第三方機構以及業內人士估算“雙十一”當日,包括淘寶網、天貓、京東在內的十家主流電商的銷售額有望超過800億元。
與往年的“雙十一”相比,“O 2O模式”是今年的新亮點。“O 2O模式”又稱離線商務模式,是指線上營銷線上購買帶動線下經營和線下消費。電商企業向線下延伸、搭建完整銷售與體驗鏈,而傳統零售企業跨界向線上延展已成趨勢。
“雙十一”火爆的電商銷售僅僅是近年來國內電子商務領域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第三方研究機構艾瑞咨詢最新研報顯示,2013年1至3季,國內電子商務市場整體交易規模分別達到2.2萬億、2.4萬億和2.5萬億,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25.4%、23.1%和22.5%。艾瑞咨詢認為,我國電子商務整體趨向成熟發展期,預計未來仍將保持較快的發展增速。2012年,我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為8 .1萬億元,多數業內人士預測,按照今年前三季度的平均增長水平,2013年我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將超過10萬億元,并將在2015年突破15萬億元大關。國務院印發的《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則提出,到2015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18萬億元。
變革:傳統零售業轉投電商
在電子商務強烈沖擊下,傳統零售業不得不開始尋找新的出路。
張敏是一家百貨公司品牌女裝售貨員,最近讓她郁悶的是,工作越來越忙,但銷售業績卻不見漲。“過了國慶高峰期,顧客較少,但最近顧客量上來了。人們大多是試穿卻不購買。”
究其原因,是多數試穿者在實體店看好后選擇到網上商城購買“同樣的款式,同樣的品牌,價格確有較大差異,如果不是著急馬上穿,我自然會選擇在網上購買。”一位消費者表示。
的確,在電子商務迅猛發展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商場實體店被看作是商品展示廳,購物功能也在逐漸削弱。中國連鎖經營協會零售企業經營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零售類企業銷售規模1.87萬億元,同比增長10.8%,增速為歷年最低,更是遠低于同期電子商務交易規模超30%的增速。
中國連鎖協會會長郭戈平表示,2012年以來,零售業的發展增速明顯下滑。2013年初至今,增速放緩的趨勢并沒有得到改變,并且在有的區域和部分業態中,企業面臨的壓力在進一步加大。
商貿行業典型調查統計結果顯示,2013年第三季度零售業中百貨店和專賣店增速僅分別為7.4%和6.5%,毛利率各業態更是分別比上年同期下降0.6至1.7個百分點。
郭戈平指出,網絡零售分流嚴重,對實體店的銷售產生較大影響,也造成其擴張增速減緩,銷售緩慢。數據顯示,新開店速度明顯下降。2012年連鎖百強企業新開店速度僅為8%,降至十年來最低值,預計2013年不會超過2012年的水平。另一方面,可比店增長不明顯,2012年百強企業銷售增長10.8%,其中約2-3%為可比增長。2013年上半年,企業大多維持較低的可比增長,甚至是負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在傳統購物增速低迷的同時,網絡購物市場的成長還在繼續。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第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5.8萬億元,同比增速13.4%,其中,網絡購物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的占比為7 .8%,與二季度相比提升了0.5個百分點,其交易規模同比增速甚至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的3.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