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太亂
“大楊創世對線上平臺抱有很大的期望,我們專門針對線上推出品牌YOUSOKU。”大楊創世宣傳部長智勇告訴記者,相較于主品牌大楊創世,YOUSOKU在價位上更加“親民”,這也符合了當前線上購物的方便、快捷、性價比高的消費趨勢。
大楊創世推出線上品牌YOUSOKU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想區別于不少企業在線上低價競爭的發展模式。
“現在,很少有品牌服裝企業能在線上實現贏利,更多的品牌只是將線上渠道作為一個清理庫存的平臺。”在毛立輝看來,品牌企業在線上的這種運作模式也很難維持下去。“前幾年,企業的快速擴張讓他們積壓了大量的庫存,但隨著這幾年在電商渠道的持續促銷,大部分企業的庫存已經清理得差不多了,所以,未來企業怎么在線上運作也成為了它們即將面對的重要問題。”
除了大楊創世外,歌莉婭也選擇在此時推出線上品牌goelia。“我們希望能真正拓展線上市場,將線上的消費流量轉化為品牌的忠實顧客,而非僅僅通過低價來吸引流量。因為如果一個顧客僅僅因為你價格低、折扣力度大而購買你的產品,那他一定不是品牌的目標客戶。”歌莉婭副總林淑玲說道。
對此,茵曼董事長方建華表示認同。他在前不久剛剛舉辦的如意服裝論壇上說,品牌在發展的初期,的確可以通過一些打折促銷活動來積累客戶群,但這種方式不能成為常態,“淘寶上很多選擇打折、再打折的品牌,最后一定不會取得成功。因為打折絕對不是一個品牌維持長遠發展的基礎,品牌只有為消費者提供長遠價值,才能實現持續發展”。
與此同時,線上平臺日益高昂的推廣成本,也讓企業一味進行低價促銷的策略難以為繼。
據相關數據顯示,一般情況下,企業在線上的推廣成本占到企業整體運營成本的10%~15%。但要吸引更多的消費流量,企業必須在線上做巨大的推廣投入,如此一來,許多企業在線上的推廣成本甚至高達企業整體運營成本的30%~35%。
對此,再僅僅將線上渠道作為企業清庫存所用,顯然代價過于高昂,這也成為近年來不少企業開始針對線上市場推出新品的原因所在。
雖然線上成本日益高昂,不少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品牌進軍線上市場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在于完成對目標客戶群的數據搜集。
“相較于線下渠道,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能讓品牌及時掌握不同產品的銷售情況,了解顧客的消費喜好。同時,對顧客數據的搜集,也有利于品牌做進一步的推廣服務,增強客戶的消費粘性。”林淑玲說道。
規則是關鍵
雖然線上市場發展火熱,但在毛立輝看來,這并不意味著線下渠道已近“窮途”,“這只是讓品牌多了一個銷售渠道而已”。
在線上平臺被不斷“神化”之時,吳健民對其也有著更加理性的判斷:“中國目前電商的極速發展,主要還是歸因于線上市場的不規范。不同于品牌企業的規范化運作,不少在淘寶經營的企業則不受質檢、稅收等制度的規范,這便造成了不同企業在線上市場競爭中的不公平,也是導致線上市場混亂的重要原因。一旦國家針對電商市場規范發展的政策法規出臺,線上和線下終將向其他國家一樣,在價格及發展上實現統一。”
當這種情況成為現實,毛立輝認為,線下平臺也有不少優勢可以發掘。“隨著本土市場消費的不斷升級,大眾對于服裝將會有更多的情感及服務需求,而這些訴求則很難通過線上購物來實現。所以,我覺得未來大家對于基本款的服裝及配飾可能會選擇網購,但對于個性化、服務性要求較高的產品,還是會通過線下購買。”
對此,越來越多的淘品牌在線上發展成熟之后,也逐漸開始轉戰線下市場。
方建華就明確表示:“茵曼在未來,一定會走到線下,我認為線上線下一定是多融合的過程。茵曼在線下的發展首先從體驗店開始,布局大一線城市,讓消費者不僅在線上購買產品,也能來到線下,體驗茵曼的生活方式,感受我們的慢生活。”
而在吳健民看來,要實現這些,最重要的還在于政府能推出有效的政策,規范市場中出現的不公平的商業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