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7月數據的“轉正”表現,一些外貿領域的專家給予本報記者較為一致的回答,即這本來就應該是6~8月份中國外貿應有的表現。不是7月“逆襲”,而是6月太低。
對于下半年的外貿表現,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霍建國對本報記者表示,他覺得全年完成8%的目標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如果國民經濟增速能夠達到7.5%,那么外貿應該基本和這個速度走向一致,并且稍高,這是正常的。”霍建國說。
企業普遍悲觀
上述一系列因素,以及國務院即將落實的支持外貿發展的12條措施,都有望提振未來一段時間中國貿易的表現。
劉利剛認為,國務院在上周五出臺了支持貿易的12條舉措,反映了中國政府對于出口競爭力不斷下降的擔憂,也表明政府“穩增長”的意圖。此外,中國政府也表示將繼續推動人民幣的雙邊波動性增長,表明中國官方對于人民幣持續升值的擔憂,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人民幣對美元的交易波動區間可能在合適的時機擴大。
“預計下半年政府將允許人民幣對美元出現一定程度的貶值,年底匯率預計達到6.2左右。”汪濤說。
盡管中國外貿7月數據好于預期,機電、玩具、服裝等產品在7月出現不錯的增長,但諸多企業對今年下半年的外貿形勢并不持樂觀的態度,對未來發展缺乏信心。
7月,玩具出口13億美元,增長16.7%,超過中國整體出口5.1%的增幅。廣東一家玩具企業負責人昨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談到,出口數據一時好一時差很正常。這段時間開始有不少圣誕節貨品趕出貨,從7月到9月是出口的高峰期,單憑一兩個月數據不能說明外貿形勢已好轉,目前外需依然比較疲軟。
“盡管很多工廠租金大幅降低,原材料價格也更便宜,但現在依然有諸多廠房空置著,還有很多工廠在收縮規模,這說明大家對中國制造未來缺乏信心,形勢并沒有好轉。”上述玩具企業負責人說。
比起玩具、紡織服裝等行業,鞋行業當下的日子則更加艱難。7月,鞋類出口47.3億美元,下降2.3%。東莞一家制鞋企業負責人談到,該企業的鞋產品主要出口歐盟市場,但目前歐洲鞋訂單驟降,鞋企業一窩蜂涌去搶美國市場的“白菜價”訂單,美國市場稍為好轉,訂單量較大,但價格低廉,幾乎沒利潤可言。
“我和我的合伙人已投資了大約1億元,但受國內外市場低迷影響,這1億元可能隨時打水漂,我們的資金非常吃緊,隨時都可能倒閉。以前,我們可以拖延給上游鞋材供貨商支付貨款的時間,但現在大家對這個行業沒什么信心,上游鞋材供貨商大大縮減收款時間,不時上門催款,有些供貨商甚至要求我們預先支付大部分的貨款。”上述鞋企負責人說,“而國外采購商因為市場不景氣,卻將付款時間拖長,例如之前海外客戶在我們出提貨單后14~21天就支付我們貨款,而現在推遲到45天以上。”
上述鞋企負責人還談到,目前,從接單、買材料到最終收到貨款,一般需要半年時間,出口型制造企業資金壓力超大。
上海諾一生活用品有限公司的總經理高慧明則介紹,今年的出口情況和去年相比基本沒有變化,7月份也不例外。她說,她所接觸到的國外企業都表現出越來越謹慎的態度,“比如說西班牙如今的存貨就特別多,接下來的訂單還會減少”。至于從出口轉內銷,她坦言,企業正在通過電子商務的平臺增加內銷,要在國內做實體店生意的成本實在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