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連續閱讀過七匹狼過去數年年報,那么2012年年報很可能讓投資者心驚肉跳。與以往年報不同,七匹狼在2012年年報篇首進行了重大風險提示:由于采用訂貨會體制,公司財報對于終端銷售反映會滯后,2013年的銷售狀況與業績表現可能受到2012年終端銷售狀況的影響;宏觀經濟影響帶來的消費終端的景氣度將對公司業績帶來直接影響,如消費終端持續低迷,將對公司未來業績帶來影響。
當然,這種宏觀經濟層面的影響與經營模式帶來滯后反映的因素,并不能檢驗戰略轉型的實施情況,我們還需要回到公司的經營層面來進行具體分析。
就業績而言,七匹狼2012年情況可圈可點:實現營業收入34.77億元,凈利潤5.6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9.05%與36.09%。與其他規模相近的同行業上市公司相比,七匹狼的業績增長情況亦獨樹一幟(見表3)。
不過,從年報披露的終端渠道情況看,七匹狼很可能開始面對轉型零售的挑戰。在介紹渠道現狀時,七匹狼指出,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公司擁有終端渠道共計4007家,比2012年同期凈增加31家。同時指出,整體來說,受宏觀經濟影響,外延式擴張在報告期內受到一定壓力。
值得關注的是,七匹狼2012年年報并未具體介紹終端渠道的結構情況,而在2011年年報中卻具體介紹了自營與加盟店年度增減與分布情況。我們認為,七匹狼2012年年報的這種信息披露的倒退,很可能是因為當年加盟店數量出現了大幅的凈減少。
在轉型零售的過程中,七匹狼2011年凈增加終端渠道451家,其中以加盟方式凈增加門店309家,以直營方式凈增加門店142家。如果2012年七匹狼自營方式增加門店維持在142家的水平,那么在總渠道凈增加僅31家的情況下,加盟店數量凈減少超過100家。如果是這樣的話,與2011年加盟店凈增加309家相比,凈減少超過百家的趨勢可謂驚人。
如此,就七匹狼而言,如果出現直營店增長而加盟店增長減緩甚至負增長的趨勢,除去宏觀環境的因素外,似乎需要檢討其經營戰略了。一般而言,老店貢獻穩定業績,新店需要培育期。七匹狼加盟店可能開始凈減少的趨勢,無疑使其未來業績面臨極大挑戰。
可喜的是,七匹狼在2012年年報中有些許類似檢討的內容,只是表述比較隱晦。比如,在分析公司困難時指出,公司從“批發”向“零售”轉型,人才儲備及人員觀念與零售企業之間存在一定差距,渠道架構對于零售推進可能存在抵觸,需要進行進一步調整。
其中,人才儲備因素在七匹狼過往年報也曾提及,但“渠道架構對于零售推進可能存在抵觸”這一因素卻是首次提及。而前述關于加盟店出現負增長的分析,很可能就是這種“抵觸”的具體后果。
如果將單純的品牌運營視做“批發”,那么向“零售”轉型后,所增加的終端零售業務顯然與原有的單純“批發”屬于不同的生意。這從七匹狼近年來的年報中所反復提到的“人才儲備”方面的困難可以得到印證。由于業務拓展至“微笑曲線”的零售一端,無疑會從多個方面影響原有渠道,后者出現反彈與抵觸亦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