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到這一點的李寧公司在過去一年開始為前幾年欠下的債瘋狂補課。其中最受外界關注的舉措就是斥資20億贊助CBA聯賽以及簽約NBA球星韋德。
但其在籃球方面的動作遠不止于此,李寧公司還與中國中學生體育協會和中國籃協合作,拿下了中國初高中籃球聯賽的贊助權,開始從娃娃抓起。此外,有業內人士透露,李寧公司目前還在與耐克激烈爭奪中國男籃的裝備贊助權。
李寧希望通過這一系列舉措建立起一套完備的籃球資源體系,從而鞏固品牌的專業形象。
在籃球產品線之外,李寧公司同樣開始在跑步領域發力。2008年以前,李寧公司一度將資源大量投入到跑步品類,但是卻在已經做得風生水起的時候突然剎車。
雖然在營銷層面的力度減弱,但是在產品線上一些經典系列得以一直延續下來。
外界普遍質疑李寧公司在籃球上的豪賭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而據內部人士透露,李寧公司跑步和籃球品類產品的售罄率在過去一年中大幅提升。
可以作為佐證的一則新聞是,李寧公司最近剛剛聯手淘寶打掉了一家出售假冒李寧產品的網店,這家網店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就賣出了700多雙仿制的李寧第十代超輕跑鞋。
被國內的山寨廠商仿制,這在過去同樣是國際品牌才能享受到的待遇。這從一個側面證明消費者對于李寧產品的態度正在發生轉變。
至于前CEO張志勇主政時期一度被選為公司差異化突圍的羽毛球系列產品,李寧本人雖然在復出時表明這依舊會是公司的核心方向,但是在過去一年的電視廣告中,已經基本看不到羽毛球產品的身影,對于羽毛球產品的營銷已經全線收縮,目前只是通過贊助專業賽事等形式維持其在行業內的地位。
當然,個別產品的優異表現難以掩蓋公司整體的訂單下滑,但至少這讓外界重新看到了李寧這個品牌的希望所在。
瑞銀最近發布的報告中就對李寧的股票給出了“買入”評級,瑞銀的渠道調查顯示,在一二線城市,李寧的新產品線正在吸引愈來愈多消費者,常規渠道的打折幅度也從去年的35%降至15%~28%。
向零售轉型
庫存問題是2010年以后壓垮李寧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這也是新的管理層接手之后所面臨的首要難題。
為了一口氣解決庫存問題,李寧公司在去年12月推出了涉及金額高達18億元的渠道復興計劃用于回購庫存,幫助渠道進行調衡。這也直接造成了去年李寧在賬面上近20億元的虧損。
出于避免影響現有渠道的考慮,回購的庫存被低價銷往李寧終端店鋪尚未覆蓋到的地區,比如國內的四五線城市以及非洲市場。此外,還有一部分庫存最后流向了電商的渠道。
今年4月,李寧公司與凡客合作進行大促銷,部分產品最低19元的價格被外界質疑會傷害李寧的品牌,但是對李寧公司而言,長痛不如短痛,這是公司在自救過程中必須承受的。
庫存問題的背后表面上是由于市場萎縮,但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過去的商業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下的環境。
國內運動品牌近20年來一直堅持一年4次的訂貨會模式,品牌商需要提前一年時間預測市場的需求和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