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同類品牌
一旦決定了做平臺,特別是針對服裝百貨的平臺,就很難形成十分明確的差異化,就好像凡客的新首頁一樣,看似與天貓類似,實際上天貓、京東、當當這些平臺的頁面都是類似的。
包括促銷,凡客曾經在促銷上只以自己的需要為標準,如今也不得不跟風其他平臺。
針對6月份凡客高調加入價格戰,許曉輝表示,目前服裝行業的庫存還需要兩到三年才能消化,未來促銷活動會成為凡客的常態經營手法。
這次價格戰的參與似乎是陳年在2013年鞋服電子商務峰會上所提到的“將凡客這一平臺開放給更多的傳統品牌,開放平臺最晚在今年五六月份上線”的一份答卷。
“價格戰是電商平臺之間的互相狙擊,和其他電商平臺相比凡客的優勢是反應快,且自有品牌好掌控。”許曉輝稱,“和某些電商相比,凡客誠品是真心大促,電商平臺不應該逼迫商戶去參與電商平臺的價格戰,應該把選擇權交給商戶。只有毛利、備貨量能夠支撐促銷活動的商家才比較適合參加價格戰中的促銷活動。”
目前凡客的銷量中,有30%來自第三方品牌。
盡管凡客把不擅長的品類開放出去,但對于進駐的品牌依然有門檻要求:足夠的時尚度、足夠的性價比、以及很好的服務。
“2013年以來,凡客大量引入第三方品牌,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定位問題。”一凡客內部人士對新金融記者表示。“接下來品牌的引入將有明確的定位,一是有歷史積淀的大品牌,二是一些在設計和質量上擁有足夠優勢的小品牌。”
據悉,第三方品牌在凡客上的傭金是銷售額的5%。
凡客擁有3000萬實際購買用戶,未來將把流量分享給傳統的服裝、服飾品牌。
目前凡客尤為成功的一點是與運動品牌的合作。凡客接下來將弱化運動品類自有品牌的建設,而改為開放給李寧、安踏、特步等品牌。在李寧頁面,甚至可以看到“李寧for vancl”專區。
除了平臺建設外,凡客還借鑒了限時特賣模式,特別是李寧等知名傳統線下品牌,借助凡客限時特賣清理庫存成績不俗。
這一合作模式給其他傳統服裝鞋帽公司帶來了啟示,在李寧凡客首次合作后,星期六、森馬、佐丹奴等傳統品牌也紛紛上線,與凡客展開類似的合作。
彌補自身不擅長品類的同時,凡客也并沒有排斥類似品類產品。“如果沒有競爭,引進的就不是狼,而是羊。像優鯊品牌的襯衫也很便宜,和我們的定位是一致的,那就較量。”許曉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