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那個時候整個團隊面臨的壓力,是怎么樣跟上大環境的節奏對嗎?
李寧:對,所以就造成了今天的局面,其實我們真正的庫存是2010年年底以后發展的,并不是2008年發生的。但是這種商業模式被推得太快了,今天我們要變的時候,成本就高了,壓力就大了。
你和金先生共事挺長時間了,和他是不是也會有沖突?
李寧:還好,我和金總在公司戰略和變革轉型的方向認同是一致的,雖然有清晰的內外分工,但我們每周都一起討論公司相關的重要事宜,可以很快做出決定或調整。我們之間的信任和緊密合作是李寧得以順利轉型的基石。我不是喜歡爭執的人。
你對過去一年來的工作滿意嗎?
李寧:總體上應該是滿意的,現在工作都基本到變革的軌道上了,但是轉型變革,非常非常難,所以你會對那些優秀企業有一種崇拜的心理,就是這樣的,確實很難,我們人人都知道這個不行那個不行,但是怎么能讓一個企業最后做成?尤其中國現在的社會,整個社會需要提升需要轉型,我們的經濟要轉型,行業要轉型,自身也要轉型,這個是很重要的。
具體李寧公司難題在哪呢,你說做體育營銷,但是大環境沒有成熟到那個程度,個體公司要配合大環境來轉型,而環境變這么快?
李寧:難的不是一點,是每一個點都要同步,否則就要出現短板。難就難在這。一樣東西、一個產品做好了,不行,要整個系列(都做好才行)。韋德就算你做好了也不行,他不是你,只是你生意的一小部分,所以你要整體做上來,包括人力資源,商業模型,內部流程,包括你的資本、現金等等,還有大家的心情。現在我們雖然干得挺歡,外面寫的都是猜測,說句**的話(李寧按捺不住情緒說了句臟話),員工看了報道心里也難受,懷疑自己正在做的事。沒有一樣東西讓你省心的。
對我來講,怎么講呢,只抓重要的東西,我不會面面俱到,真正決定往哪走,那是我關注的東西。
這么多線條里面,最不讓你省心的是什么?
李寧:其實就是業務模式,體育營銷,就這兩個,怎么從批發模式轉移到零售管理,這會涉及到產品和渠道,涉及到供應鏈等等。
去年確實做了很多管理上的調整?
李寧:不容易,反正我覺得,李寧是不是像金珍君所說的轉型成功的第一家(不好說),但至少說,不是第一家,也是第一波。零售導向說起來簡單,但它的后面隱藏著所有的現代商業管理的能力和這些技術,包括人才。所以轉型確實也不是三兩個月能解決的,不是三兩個月能解決的事情,三兩個月,半年,一年,庫存是可以解決的,但如果你沒有改變業務模式,庫存會重新創造出來。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所以最重要的是業務模式,業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