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通過整理計算財報數據發現,從2007年至今,中國市場銷售額占全球銷售總額的比重逐年增加,從0.52%一路上升到2013財年上半年的4.36%。但中國每年每間店面的銷售額卻逐年下降,從2007年6886萬瑞典克朗下降到2012年的4038萬瑞典克朗,其中從2010年開始的數據均低于全球平均每年每間店的銷售額。
對此,上述業內人士坦言,二三線城市的單店平均銷售無法與一線城市相比,所以可能會拉低總體的水平。
盡管如此,也未能阻止其奔赴二三線城市的腳步。雖然,想要成為中國消費者喜歡的品牌向下走是必需的,但在程偉雄看來,二三線城市的優惠政策也從一定程度上推動了H&M的擴張。
他進一步解釋,中國的很多商業渠道包括購物中心或者商場,大都希望引進一些國際快時尚品牌來招攬人氣,體現自己的國際化氛圍,提升一個檔次。而這一點在二三線城市表現得尤為突出?!氨热绲妥饨鸬涂埸c,有的甚至還有裝修補貼”。
從這一點上來說,二三線商圈給出的各種優惠條件或許也是H&M所看重的,畢竟這樣進入的門檻就比較低。
上述業內人士也表示贊同,并指出,“這么低的成本能夠占領渠道的先機,何樂而不為呢,甚至一些國際快時尚品牌可能原本沒打算布局,看到條件這么好就去了?!痹谒磥?,以低成本在中小城市把市場打開對品牌自身來說也是有益的。“一線與二三線城市的信息流通度是有差距的,讓顧客親眼所見,才能有效提高知名度”。
“二三線的優惠政策使得很多國際快市場品牌進入中國后,在策略上會有一些冒進表現,”他說。
針對中國市場上開店擴張的相關問題,H&M方面表示不方便發表任何言論。
二三線城市隱憂
“在東莞開第一家店的時候我很興奮,我覺得可以與歐洲時尚無時差對接,但現在也不總買他家(H&M)的,便宜實用我更看重,”在東莞呆了十年的李莫婷對新金融記者說。
顯然,H&M深入二三線市場且要做得成功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在上述業內人士看來,雖然H&M現在已將版圖“輻射”到二三線城市,但未來發展得怎么樣還需要觀察。
雖然二三線城市的發展空間很客觀,但從本質上來說,二三線城市與一線城市還是有差距的。“北上廣深和國際接軌,人們注重國際流行趨勢,所以追求時尚就是品牌必須做的,但二三線城市的需求可能更現實一些,”該人士說。
程偉雄也指出,二三線城市的消費特征有明顯的多元化和地域化的特點,消費者并不一定是以國際品牌馬首是瞻?!爱吘挂路怯脕泶┑?,不一定要時尚,可能找到合適的搭配就可以了”。
李莫婷過去幾年一直對H&M比較忠誠,因為她認為在東莞這個城市穿上H&M挺時尚,但“店里的衣服都有些偏大,合適我穿的不多,我也就經??纯雌渌钠放啤?。在她看來,既然已經進入二三線城市,H&M就應該根據當地的消費需求進行適當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