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的選擇上,H&M顯然將更大的希望寄托在二三線城市。據H&M集團提供給新金融記者的數據計算,截至7月18日,中國大陸所有店面中,北上廣深之外的二三線城市門店數量占比約70%,這更加契合了人們對二三線城市市場潛力的預期。
《經濟學家》雜志曾預測,到2020年,中國66%的中等收入消費者將來自數量眾多的中小城市。如此巨大的市場顯然是不容錯過的。
中投顧問零售行業研究員杜巖宏也對新金融記者表示,H&M積極布局二三線城市,一方面其經營成本相比一線城市要低,另一方面二三線城市消費需求正不斷釋放,這樣能分得二三線城市居民消費升級下的蛋糕。
在有關東莞開店的微博后,有很多類似“什么時候淮安能有H&M的專賣店啊?”“洛陽什么時候有”“應該在寧夏開一家”的評論,這樣的訴求會令H&M布局二三線城市的速度更快。
官方微博上“我們正在尋找對時尚充滿熱情的你!金華、福州(晉安區)、保定(新市區)、呼和浩特(回民區)、洛陽(西工區)、無錫、寧波(海曙區)正在招聘銷售顧問(全職、兼職)”的消息已經在兩個月內發了多次。或許一切都早已在準備中。
同店銷售降低
H&M官網上的“增長目標”是這樣描述的:門店數量每年以10%-15%的速度增長,同時增加同店銷售額(可比單位銷售額)。
以近些年的情況看,門店的增速早已達到并超過了目標,伴隨而來的是總銷售額的逐年提升,但同店銷售的數據卻不那么盡如人意。
在美邦服飾前副總裁,現波司登(拓展選址信息)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程偉雄看來,無論在一線還是二三線城市, “每年都有很多百貨公司和商業廣場開業,因此,門店和總銷售額的增長并不困難”,他對新金融記者說。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萬達集團新開發18個萬達廣場,下半年預計開業13個萬達廣場。
遠洋房產截至2012年底,在現有2300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中,商業物業用地約占16%,達376萬平方米,預計5年以后,將會有近200萬平方米的持有商業投資的物業,陸續在北京、天津、沈陽、大連、杭州以及中山等城市發展30個以上的商業項目。
不斷發展的商業項目顯然能為H&M帶來開店的空間,但僅僅門店數量和總銷售額的提升并不等同于發展的美好。
在上述業內人士看來,如果同店銷售降低,即使總銷售額增加也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凡新開一家店,肯定會增加銷售業績。他認為“同店銷售才是真正有說服力的,同店銷售不增加說明管理是存在某些問題的”。
而在2013H&M半年報中,截至5月31日的六個月內同店銷售下跌4%。隨后,微博上出現“H&M中國門店平均季度銷售約1100萬元人民幣低于全球平均”的說法,對此,H&M方面對新金融記者表示并未發布過此數據。
但如果簡單地用銷售總額除以門店數,也可以看出中國市場單店銷售與全球平均的比較。上述業內人士表示,雖然無法確定每一間店具體的開店時間,但如果都以每年門店總數來計算,還是有一定權威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