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2010年11月6日上線的維棉為例,其定位為“貼身舒適生活的創造者”,面向追求高品質產品的人群銷售襪子,后又將產品拓展到內衣、絲襪等品類,有自己的品牌和獨立垂直網站,2010年12月,維棉獲得來自徐小平的1000萬人民幣投資。
2012年8月,維棉因拖欠工廠大額貨款,倉庫被執法部門查封,維棉網全部商品下架,維棉網倒閉。
因為純棉、品質生活的定義,維棉網上線之初也受到歡迎。
但一直以平臺網站思路所進行的經營和推廣,與一個新生品牌的成長規律是很難匹配的。
在距離成立不到10個月的時間,維棉網高調宣布與分眾傳媒、新浪等合作開展品牌廣告投放。據內部人士透露,維棉在分眾、新浪和公交車上燒掉的廣告費大概占之前融資總額的50%。
但從銷售來看,除去廣告投放初期日均訂單曾短暫達到頂峰3000個外,投放時期內整體而言維棉客單價約為50到100元,日均訂單200到300個。可以估算,每帶來1元人民幣的銷量,維棉網就要支出1.1元到3.3元的廣告費用。
“面對趨向飽和的市場,作為設計品牌要考慮怎么才能活下去和向前走,第一步就跨到建品牌垂直網站,并不是以認真做品牌的思路為主導,而是互聯網思路為主導。這樣的品牌就算文藝元素再讓人傾心,也很難順風順水。”上述管理人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