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四個角度來解讀這一現象:第一,眾多款式的開發需要新技術的支撐,而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加大研發投入顯然是不經濟的;第二,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消費者對技術性的追求已經由物理體驗轉向數字化體驗,這也驗證了為什么耐克和阿迪加大了數字化方面的研發力度,諸如NIKE+、NIKE Fuelband、ADIDAS miCoatch等數字化產品正在興起;第三,在中國市場,一部分購買力較強且年齡偏大的消費者告別了籃球、足球等基本體育運動,開始涉足戶外運動并由此使得戶外品牌興起,受此影響,耐克和阿迪的定位走向年輕化,色彩趨于豐富便不難理解;第四,更簡約的設計使得生產難度下降,生產周期的縮短意味著供應鏈反應的加速。
提升材料的通用性,減少SKU復雜性,這似乎是運動品牌們的共識。一來節約生產成本,二來加快供應鏈的反應速度。
貫穿供應鏈各個環節的信息共享?難!
許多人提出,信息不暢是供應鏈反應遲鈍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們相當贊同這個說法。運動品行業中因信息交流不暢而產生損失的例子不勝枚舉。但如何讓信息流暢通,這是一個寬泛的問題,我們只能嘗試性地做些討論。
就目前來看,品牌商與終端之間的信息溝通的基礎設施并不算差,大部分的運動品零售店鋪都有信息系統。只要品牌商愿意,零售終端的信息是可以較快地反饋的。關鍵在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反饋制度和對反饋信息的分析處理能力。李寧在其2012年財報中強調了信息反饋和數據分析的重要性,并表示:集團正開始構建適應零售主導業務模式的有效供應鏈和物流支持系統,以提升快速反應能力。這個描述與阿迪達斯在供應鏈上的戰略表述十分相似。可見,快速反應的供應鏈似乎是運動品牌的一個出路。
而快速反應的供應鏈并不只局限于品牌商與終端之間,我們認為,生產商與品牌商之間的環節才是供應鏈加速的關鍵。我們做這樣一個猜想:代工生產商能看到品牌商的實時銷售數據,這樣它就能及時發現哪些產品即將缺貨,而哪些產品滯銷,由此調整生產策略,多生產暢銷款,少生產滯銷款。這樣的狀態顯然能使生產和銷售更高效,并大幅度減少庫存風險。學術地說,這就是MRP采購模式向VMI采購模式的轉變。但這樣的模式短時期內難以成型,因為其中的困難實在太多,我們一句話概括: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三流并不和諧。
雖然看著難度很大,但光明的前景實在誘人,所以不少品牌商都在往零售主導(終端信息能夠實時貫穿供應鏈各環節,產生正向的協同效應)的業務模式轉型。而直營,顯然是實現信息貫通的最快形式。
擴展直營以加速供應鏈?時機尚未成熟
直營和分銷,互有利弊,孰優孰劣不可妄下論斷。但從信息流通速度上說,直營是比較占優勢的。
近兩年,耐克與阿迪兩大運動品巨頭都在大力推進自身的直營業務,耐克的直營業務占比已達16%,阿迪更高,超過了23%。但值得一提的是,兩大品牌中國市場的直營業務占比均低于世界其他地區。可見中國市場上,百麗、寶勝、銳力等大型分銷商依然是行業霸主。
我們認為,直營至少能給供應鏈加速帶來以下幾點好處:1.信息反饋更直接和迅速;2.通過直面消費者,品牌商能更準確地把握市場,進而更有效地安排生產;3.直營業務的開展能對訂貨、物流、店鋪選擇、人員管理等各個環節起到鍛煉作用;4.直營能建立更好的品牌形象(旗艦店、概念店),也能較快地清庫存(折扣店、工廠店)。李寧是國產運動品牌中直營占比最高的(22%),這一點也許能使它的供應鏈加速更為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