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運動品行業遭遇危機已是不爭的事實。本系列的第一篇已經從財務數據角度對該行業現狀進行了梳理。清理庫存、優化渠道結構想必會是近兩年的主旋律。但在這兩項工作完成之后,運動品牌們就能走出陰霾嗎?我們持懷疑態度。畢竟,天變了!
經過前兩年的迅速擴張,國內運動品市場已經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在這供過于求的時代,產品的銷售更取決于能否及時迎合消費者。因此,更快的供應鏈似乎是一條光明的道路。但此路是平坦還是曲折?我們淺析一二。
改革訂貨制度以加速供應鏈
運動品上市一般分為四季,每一季產品上市周期的流程類似,但起止時間不同。以安踏為例,新品上市時間:第一季為1月初;第二季為3月底4月初;第三季為6月底7月初;第四季為9月底10月初。相應的,訂貨會一年舉辦4次,舉辦時間大約在每季新品推出前6個月。
訂貨制度的產生源于批發模式。分銷商(渠道商)需要看過每季產品的樣品,才能決定下單,品牌商在分銷商下單后才能組織生產,生產完成再配送至終端進行銷售。目前,國內市場上的運動品牌(包括耐克和阿迪達斯)都主要采用批發模式進行銷售,因此訂貨制度會在相當長的時間里繼續存在。
從左圖我們可以看到,訂貨會及其前后環節占用了70天左右的時間。能否盡量縮短這個階段的時間?目前來看難度不小,但一些品牌商正在做出努力:
阿迪達斯近兩年都在財報中提出,要將其“三葉草”和“NEO”兩個子品牌做成快時尚品牌,產品周期目標縮短至60天,并以這兩個品牌的供應鏈整合經驗為基礎,大力縮短其專業運動產品(Adidas Sports Performance)的上市周期。為了提高訂貨會的效率,阿迪達斯正在推行虛擬訂貨工具(Virtual Sell-in Tool)。阿迪在財報中聲稱,該工具能使阿迪達斯向分銷商們全面地展示所有產品樣本,且分銷商可以從網上下單;該工具一方面能加快產品上市的時間(節約了舉辦線下實體訂貨會的時間),另一方面能減少樣品展示的成本。阿迪預計在2013年能向全世界60%的分銷商普及該系統。若分銷商能坐在電腦前根據自身的銷售情況隨時下單或者退補單,這顯然能大大縮短產品上市的周期。但采訪中我們發現,這套系統并沒有在中國大陸普及。
李寧在訂貨制度上的改變似乎更為實際。據其財報中披露,在保留原有訂貨模式的基礎上,李寧升級了企業規劃系統和市場數據分析系統,基于這兩者推出了快速反應產品線和最佳SKU組合(A+)產品。李寧公司聲稱,通過快速反應產品線,分銷商可以針對某些熱銷款及時補貨;在對不同地區進行市場數據分析后,李寧向該地區分銷商推薦訂購最佳SKU組合產品,這樣的產品組合更符合當地的消費習慣,使分銷商的銷售更為順利。李寧計劃構建一種“慣性訂單+最暢銷SKU補貨+快速反應產品”的零售主導的訂購模式。
我們認為,雖然分銷形式決定了訂貨制度的必然性,但訂貨會模式是可以改變的,通過訂貨方式的創新以達到縮短產品周期的目的并不是不可能。訂貨是供應鏈上的一個核心環節,該環節的改變所產生的影響必然會向前后兩端傳導,前端是產品的設計研發,后端是生產制造。我們發現,產品的設計和生產并不能割裂來看,尤其是從縮短產品周期的角度,兩者對其的影響具有一致性。
簡化設計與生產以加速供應鏈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耐克和阿迪的產品近年來形式趨簡,而顏色趨繁。從鞋類產品上看,樣子越來越接近,面料的應用也趨同,顏色卻越發豐富。以籃球鞋為例,從前不同代言明星都有一款專屬球鞋,這些鞋款風格各異,應用的技術也各有不同。而現在,明星們腳下的鞋子越來越像。該現象得到了一些業內人士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