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會的天花板
美國投行派杰在一份研報中稱,中國的服裝尾貨市場約4000億人民幣,唯品會目前的所占份額不到5%。短期內似乎很難看到天花板。
另外一位外國投行的匿名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該投行維持對唯品會的買入評級。但他認為,該公司面臨著多種風險,包括競爭者越來越多,服裝行業的庫存正在減少,在移動上的布局緩慢等因素。
的確,唯品會在2013年增加了很多競爭對手,京東、當當網、天貓、凡客等電商紛紛推出特賣模式。
一些電商圈內部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凡客在做特賣的時候,如果是代銷產品,從供貨商要的傭金很低,只有5%左右。而唯品會要的傭金在15%-20%左右。這讓很多供貨商紛紛轉向跟凡客合作。
京東上線的名為“紅”的閃購頻道,定位則干脆鎖定唯品會。為此,京東推出了不一樣的賬期。即“T+1”新型結算系統,賬期將縮短為“訂單完成時間+1天”,甚至比唯品會還要短。
此前,供貨商擔心跟京東這樣的大平臺合作,會擾亂自己在線下的價格體系,同時也擾亂自己在京東上非閃購產品的價格體系。對此,京東的解決辦法是將閃購變成二級域名,與主站區分開來,用戶從首頁閃購入口進入,看到的是一個名品特賣平臺。
除了入口和域名的區隔,貨品也做了區隔,品牌商在閃購上的貨品與主站上店鋪的貨品是不一樣的,為的就是不影響主站正價貨品的銷售。京東開放平臺服裝事業部總經理劉宏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京東閃購平臺也提供品牌上新品時的試銷服務。
在最初的高速發展之后,唯品會增速開始放緩。財報顯示,其2012年營收同比增長為204.7%,2013年則降到了145.1%.。
為了應對競爭,2014年2月,唯品會控股了化妝品垂直電商樂蜂網,擴充自己的品類。樂蜂網的主要市場在一線城市,這恰恰是前者不熟悉和缺乏優勢的戰場,雙方可形成優勢互補。而在美妝行業,唯品會同樣可以復制自己在服裝行業的模式。
同時,唯品會還打算在2014年二季度大力發展奢侈品電商業務。但形勢并不樂觀。
實際上,唯品會的模仿對象目前已經開始擺脫對奢侈品和時尚品的依賴。早在2010年初,唯品會的模仿者美國Gilt網站開始拓展產品類別,延伸到紅酒,度假勝地和一些不知名的設計師品牌。法國“VP”除了奢侈品外,也開始賣很多產品,甚至賣花苗。
對唯品會來說,目前面臨兩難:如果跟隨自己的“老師”擴充品類,就意味著跟中國其他自營B2C沒有區別了。如果不跟隨,要繼續深挖奢侈品和時尚品市場,又面臨貨源短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