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騰訊科技做了一個專題《淘品牌集體沉淪:遭傳統企業擠壓》。文章稱“淘品牌已經遭遇了發展的天花板,正陷入集體沉淪。”下一步如何走,或可未知。
唱衰淘品牌的聲音一直存在,例如流量越來越貴、天貓不再出臺扶持政策……理由千千萬。對這些理由,我不逐個反駁。只想拿一個淘品牌的案例來說明,做堅果類淘品牌:三只松鼠。2012年下半年,三只松鼠上線,半年時間做了6000多萬元的銷售額。據章燎原透露,2013年上半年三只松鼠已經賣了7000多萬元。增長率有多少,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拿計算器算下。試問唱衰淘品牌的人,三只松鼠這樣的增長情況怎么解釋?
這次唱衰淘品牌的聲音主要偏重服裝行業:什么麥包包大躍進啊、韓都衣舍的天花板啊……問題是:什么行業可以一成不變的保持高增長?即使一個公司真的大躍進,就能說明這個行業有問題?最初,淘寶是扶植了一些淘品牌,但我覺得那更像是行業的紅利。“風口來了,豬都能上天”,現在只不過是回歸了常態,至于說天貓偏袒傳統品牌,這更是無稽之談。目前天貓在政策上對各個品牌都是一視同仁的,這才是正常的商業氛圍。
淘品牌,歸根結底是一種小而美的生意。說正在沉淪是有失偏頗的,我覺得是一種行業的正常震蕩。對淘品牌,有下面幾個建議:
1、注重客戶的留存率。
對于推廣的手段,淘寶直通車的價格確實貴了。但這不是自己做不好品牌的理由。從另一個側面看:為什么直通車會漲價?需求在增加,。為什么貴,商家還要花錢推?因為自己的轉化率上不去,只能靠瀏覽量來推動。毫無客氣的說,過于看重外部流量的品牌,一定不是成功的淘品牌。電子商務看似流量的生意,但本質上還是一個店。你把店做好了,能形成用戶黏性,你的產品好,讓用戶記住你,形成重復購買,這才是真諦!
天天把心思花在流量上,說明你的產品還沒有做到足夠的競爭力。需要看轉化率,更應該看客戶的留存率、重復購買率。這才能做成持久。
2、做透、做精、做出特色。
所謂淘品牌,首先是一個品牌。品牌就意味著是有味道、氣質的,有自己獨特定位。更不能什么都做的。三只松鼠可以賣腰果,也可以賣茶葉,但賣襪子就顯得不合邏輯。定位好了之后,需要把品類做的深入。韓都衣舍,就要不斷的更新韓流的款式。一有新的款式,消費者第一時間能在上面買到。而對于三只松鼠來說,既然定位的是堅果,那就不能僅僅賣核桃,還賣腰果、瓜子仁等。消費者只要想買堅果,在三只松鼠就可以買到。
把品類做精、做透,才能滿足消費者一站購物。有特色,才能被消費者記住。讓消費者記住,流量就可以形成自然增長。
3、回歸商業的本質。
對于淘品牌來說,肯定不能參照京東、易迅這種平臺電商玩法。因為自有品牌更像是“小而美”,你做的東西永遠只是面向一類人,而平臺類的B2C是賣標準品,是做成長尾的生意。比如賣蘋果手機,男的可以買,女的也買。而韓都衣舍賣服裝,肯定只能賣給女的,并且是喜歡韓流的女生。淘品牌和平臺B2C,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邏輯。在盈利模式上,也是不同的。平臺類B2C靠的是規模化盈利,而淘品牌更加的“輕”,以三只松鼠為例,并不需要像京東、蘇寧易購那樣在全國建幾十個倉庫,更不需要自建配送團隊。真正需要掌控的是上游的加工和生產,以及庫存的周轉。這點和服裝淘品牌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