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群中陳貴川可能毫不起眼,在網上他卻是老練的品牌鞋旗艦店老板。
“下一站,幸福街口。”每當公交車駛進義全街,總能聽到這個溫馨的名字。別看這條幸福街窄而擁擠,這狹小的空間里蘊藏著大生意。作為幸福社區的特色,電商、批發商、快遞在這里抱團發展,感受幸福。走進幸福街,“雙11”的硝煙尚未散去,電商們已經開始摩拳擦掌,備戰“雙12”了。
“想開網店,就來幸福社區吧。”幸福社區書記倪少斌如此推銷落戶在社區的幸福網店商城。從鞋業一條街到電商集中地,幸福社區幸福街的變遷,是電商發展的一個縮影,而這一切都可以從依托幸福社區鞋街、以為電商提供服務為主體的網店商城的發展去品讀。
如今,這里匯集了300多家網店,誕生了2000多個新商標。今年“雙11”當天,這里的交易量達7000萬單。
忙完批發生意已是晚上10點,老陳這才有空坐下來泡泡茶聊聊天。
【網商】
幸福鞋業一條街從上個世紀80年代興起,很多外地人特別是溫州人也來此開鞋店,這里逐漸成為鞋業一條街,老居民親切地稱其為“鞋街”。
2008年年底,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加上網絡的興起,鞋街一些批發商戶開始嘗試網絡銷售,并逐漸轉變為“實體+網店”的經營模式,實體批發業務逐漸向網絡批發轉型。同時在政府引導下,吸引首批網商入駐,逐漸形成網店商城聚集區。但是,那個時候幸福網店商城還是一個“二房東”,他們租下數十間店面,轉租給網商,提供物業服務。隨后的淘寶打假風暴,促使網商們抱團發展,幸福網店商城也開始轉變服務方式。
“雙11”過去了,但冬天才剛剛開始,批發商們仍在大量屯貨,新款鞋正迎銷售旺季。
腿腳不便的打工仔 “雙11”日賺12萬
11月18日,“雙11”已經過去一周,當晚十點鐘,鞋街的小巷和店門口仍然堆放著不計其數的快件包和鞋盒子。店家們扛著箱子在小巷子間穿梭,包裝貨物,找快遞寄件。
在人群中,有腿疾的陳貴川腳步急促,忙著出貨。他是2008年第一批進駐鞋街的網商,今年“雙11”當天,獨立開網店不到一個月的他賺了近12萬元。在此之前,他只是鞋廠里的一名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