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設計緊跟潮流,國際品牌平民價位”,這讓ZARA、H&M等快時尚品牌(快時尚服飾以“快、狠、準”為主要特征,始終追隨當季潮流,新品到店的速度奇快,櫥窗陳列的變換頻率是一周兩次。與速食年代“求速”的特點如出一轍)一時間賺足了人氣。北京白領時裝有限公司設計總監付奎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在ZARA銷售店內一次就買下十幾件衣服的消費者不在少數?!?/P>
在談到快時尚品牌的成功時,浙江理工大學服裝營銷系主任任力給法治周末記者打了個比方:“它們就好像是大象般的公司規模,再加上老鼠般敏銳的市場反應速度。這樣的結合體,它們能不厲害么?”
記者從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一位負責人Joy手中拿到的資料也印證了上述觀點。資料顯示,ZARA“作為在全球坐擁5000多家門店的世界時裝零售公司巨頭,Inditex集團非常注重時間問題,它的垂直整合模式可以有效縮短周期,實現更大的靈活性……”
“ZARA火了這么久,研究其商業模式的人也不在少數。其高管也有很多被挖到國內服裝企業任職,因此并沒有什么商業秘密可言了。”任力告訴法治周末記者。
期望模仿ZARA這些快時尚服裝品牌的人也在躍躍欲試,甚至有人談論要用“快時尚”模式盤活中國服裝企業。
日前,拉手網前CEO吳波以“美加樂”創始人身份重回公眾視野,他高調宣布要做一個零售品牌“美加樂”,和ZARA、H&M等零售品牌“搶生意”。
“但想要模仿這一模式的企業大多都沒能成功,目前國內恐怕還不具備出現ZARA那樣品牌的可能性?!比瘟φJ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