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歐洲的工廠給我做加工
很多媒體人到公司負責企劃宣傳,盧山也不例外,但他主要做的還是品牌經營、設計,整個市場規劃、產品設計、供應鏈選擇、管理等這些非常專業的工作。
盧山所在的服裝公司,從一開始就確立了一條國際化的運營道路,但說起來容易,真正做到卻不容易。盧山說,很多國內企業號稱走向國際市場,實際上沒有真正進入,現在銷售幾十億的企業,到國外去都是兩眼一抹黑,要靠當地溫州人幫忙,到了國外等于沒到國外。還有一些企業,作秀成分更多。盧山覺得,國際化必須落到實處,包括國際化的團隊、市場、供應鏈等。
國際化的設計和供應鏈是盧山最看重的,除了通常理解的服裝設計,還有服裝陳列室、店面設計也全用國外設計師的。盧山說,樹立一個品牌的形象,一定要遵循國際通用的標準和慣例,不能自說自話。
在供應鏈資源整合層面,盧山積極探索能夠為消費者帶來更好品質、為企業實現更高價值的供應鏈資源,只要發現一個好的供應鏈,不論國內還是國外,他都會第一時間趕過去探訪、洽談。在2012-2013年這段時間,盧山通過與服裝協會外出考察,終于在意大利、葡萄牙找到了一些適合自己企業的工廠,了解到國際價格與中國之間差距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大。通過不斷談判,最終使得國外加工成本跟國內相近,甚至有些單價已經低于中國。這種整合,使得企業的高端產品有了非常好的板型和品質提升,也為企業在國際化供應鏈、國際化產地的工作落實上再添華麗一筆。
在公司努力進行國際化品牌建設的過程中,加入意大利佛羅倫薩pitti uomo男裝服飾展會是非常關鍵的一步。進入這個展會,可以說是取得了進入意大利服裝圈的敲門磚,是值得信賴的品牌的一個標志,過去亞洲品牌都沒參加,后來逐漸有了日本館、韓國館,現在,中國還只有盧山他們這家服裝公司參加。展會上,盧山他們逐漸結識了很多意大利服裝圈的人,更重要的是大量的國外客戶,讓他們的服裝先后銷售到了意大利、瑞士、俄羅斯、烏克蘭、南非等33個國家。訂貨時這些國外客戶都被請到成都,目的是讓他們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公司,了解西部。盧山說,最多時來訂貨的外國客戶滿滿當當坐了一大巴車。雖然這些國外訂單只占全年銷售的百分之十,卻為公司帶來了非常重要的國際影響和口碑。
國際化是一種思維方式
對于一個國際化的服裝公司而言,可以說每個環節都要和外國人打交道,怎樣和他們相處,盧山有很多心得。
很多人以為懂外語就是國際化,但在盧山心中,國際化是一種思維方式,而不僅是語言:“國際化需要閱讀和掌握大量的國際慣例,包括對國外法律、人文甚至思維方式的了解,這是國際化首先要做到的思想準備。”在盧山看來,首先要了解對方,這樣不管是合作還是談判才有更強的資本。盧山一年至少去6次意大利,除了洽談工作,他還會在閑暇時感受意大利的文化與生活,美食與風景,讓自己真正融入其中。
“做新聞讓我具備了兩個特殊的能力,第一是透過現象看本質,二是極強的溝通能力。”盧山說。包括曾經在媒體上解說意大利甲級聯賽,采訪意大利球星的經歷,都為盧山了解意大利奠定了基礎,對意大利歷史、文化、人文充滿了了解與喜愛,這也使得盧山在與意大利合作伙伴的溝通合作中更加融洽、順利。
對于盧山所在公司來說,大量業務都要和老外合作,所以必須保持良好心態。盧山說,我們去過國外那么多國家和城市,大家相處,就是一起共事的同事。中國人和外國人相處有兩個問題,要講所謂的國際禮儀,為了禮儀,死要面子活受罪。第二是另一個極端,拒絕溝通,各想各的,表面一團和氣,最后無法合作。盧山說,我們的合作都是對等合作,要吵架,達不成一致各退一步,自己思考,和對待任何一個同事的方式是一樣的。
現在盧山所在的服裝公司,三大品牌占領不同市場,國內總體店數量600多家,全國銷售利潤總額排名在六十到八十之間,西部第一。
對話
我在國外常常感到中國元素的強大
記者(以下簡稱記):你們一直走國際路線,但服裝尤其男裝,感覺歐洲品牌更有優勢,你們怎么競爭?
盧:其實歐洲人不像我們,只認大牌,他們是尊重設計的,只要獨特,面料有特點,一樣喜歡,沒有人對大牌無條件追捧。我覺得一味迷戀奢侈品的時代一定會過去,美國曾經是奢侈品的消費大國,后來是日本,再后來是阿拉伯,然后是中國。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所有奢侈品都會是曇花一現,所有消費奢侈品的國家最后都會崇尚實用和簡約。
記:轉行幾年,最大改變是啥?
盧:一個新人進入這個行業,壓力很大,我反正哪兒都不服輸。變化是眼界更開闊了,我覺得現在再回去做媒體,思維方式又會不同。媒體經營和我們的經營本質一樣,我們不能完全考慮經濟效益,也要考慮社會效益,也會做大量社會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