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馬俑等軍隊服飾突出
到秦代統一六國后,秦始皇嬴政在服飾上做了些負面舉措,他廢除了從商周時代形成的近千年冕服制度,只保留了禮儀形式最輕的一種。
趙聯賞評價,秦始皇打破了部分重要的服裝體系,在服飾制度上,對文化傳承不太有利。“但兵馬俑是早期的儀仗隊,秦朝軍隊服飾文化特色很突出?!?
漢上衣下裳禮服改為袍子
秦漢時期是中國古代服飾的第一個轉型期。漢將傳統上衣下裳禮服制度改成袍子。而周代制作衣服從剪裁到制度,都有嚴格規定,袍子在商周都是罪犯、婦女穿著,或被當做內衣,直到漢代開始才被用做外衣。
唐圓領官服影響亞洲文化
秦漢轉型期延續的時間不長,到了南北朝,隨著南北文化的融合,衣服變得比較合體,并直接影響到隋唐。而唐代服飾制度中的圓領袍,在官服中的作用甚至影響到亞洲文化圈。
>>評說當下
宋冠漢戴明冠唐戴古裝劇“混搭”太多
趙聯賞說,以前的教科書和博物館的展示,都曾出過把穿冕服的晉武帝說成秦始皇的情況,“類似穿幫處很多,比如很多電視劇里的人物什么場合都穿一身衣服,這在有著嚴格的禮儀制度的古代是不可能的。甚至有作品中宋冠漢戴、明冠唐戴?!?
趙聯賞說,古人云“觀其章,知其勢”,中國服飾文化不僅是穿衣,表達的是傳統的禮儀思想,比如自然與人和諧相處,這是一般人經常想不到的。對于古人而言,衣服不僅僅是遮羞保暖的本能,中華服飾文化承載了非常多的精神方面的精髓,也體現了審美。
趙聯賞評價,這種審美是政治審美,“這種特色非常突出,比如‘賜服’,就能起到一種激勵作用,一條腰帶、一頂帽子、一件衣服,甚至一塊織物,就能讓受賞者非常滿足,這是房子和金錢都無法代替的。古人對服飾文化的追求和利用強于現在?!?
趙聯賞說,電視劇中的混搭,是對傳統文化運用的不嚴謹,很不利于傳承。服飾文化的研究和利用,都應形成一種正確的氛圍,而不是如今的學科生存都存在問題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