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已走過十幾個春秋的大連服博會亮相時突然“變臉”,定位從以往比較寬泛的面向全球的國際服裝博覽會,轉變為以東北亞為主要目標的區域性國際展會。當時,許多業內人士都感到大吃一驚:作為國內第一個舉辦服裝博覽會的城市,早在1991年的第三屆就成為國內第一個國際性的服裝博覽會,在國內的各類“國際服裝博覽會”風起云涌時,卻要從全球縮回到東北亞地區。
對此,當時服博會主要承辦企業負責人坦言,希望這次變臉能夠以退為進,那時全國大大小小的服裝展會多達一二百個,且都稱是“國際性的展會”,加上市場無序競爭,辦展的難度越來越大。因此,他們期望通過錯位辦展可以避開“一窩蜂”似的爭奪展會資源的惡性競爭,以便尋找到新的市場空間和發展天地。
【展望篇】
政府接回主承辦權 期待破冰前行
盡管當時主要承辦企業忍痛“斷臂求生”,但曾在國內一枝獨秀的大連服博會卻并未如愿收復失地,風起云涌的各類服裝展會分流了越來越多的客源。對此,大連知名內衣品牌桑扶蘭集團董事長鄒積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她是受益于服博會得以把品牌推廣做大,但近幾年的服博會確實令她感到迷茫。“很多參展的企業也搞不明白這究竟是一個關于歡慶的節日展會,還是一個關于商務的貿易展會。”鄒積麗說,近年來大連服博會定位的不清晰以及電子商務的發展沖擊使其最初的功效逐漸淡化,對國內外大的品牌商逐漸失去吸引力。
近年來服博會功能的弱化也引起了政府的重視,這是大連市政府決定將服博會的主承辦權接回的主因。希望通過政府非盈利式的辦展初衷,以著眼全面振興和繁榮大連服裝產業的原則,形成政府主導、企業積極參與、市場化運作的模式,力求在內容和形式上更加突出國際化、專業化、本土化和多元化的特點,全面展示服裝產業的最新發展成果和流行趨勢,依托大連市外經貿局和參與企業強大的資源優勢,深度拓展服博會各項功能,為參展商和貿易商提供便捷的通道,打造功能定位準確、具有一定文化品位、富有創新的新一屆服博會。
服裝企業對本屆服博會期待值攀升
據介紹,大連市外經貿局接手服博會可謂是臨危受命,從接手這個“軍令狀”至今短短5個月時間,新成立的服博會組委會成員們惡補服裝課,輾轉多個國內外城市招商,開了多次有關本屆服博會的推廣會和招商會,收獲頗豐。目前,招商籌備工作已接近尾聲,第二十四屆服博會即將揭開面紗。
對于本屆服博會的體制變化及內容的升級轉變,大楊創世、桑扶蘭集團等大連多個服裝龍頭企業的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通過了解他們對本屆服博會更為期待。希望轉變升級后的服博會能夠真正成為大連服裝行業對外貿易和展示交流的暢通窗口,成為自主品牌的推廣和孵化基地和地方服裝產業發展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