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轉型
近年來,廣州市一直在對城市中心的專業市場實施轉型升級,已經關閉了部分小型專業市場,而以白馬服裝市場為代表的15個示范專業市場則不在關停名單之內。
這與白馬市場積極主動的轉型策略不無關系。
與大量批發市場在政府力量的倒逼下被迫升級不同,白馬市場幾乎是在市場風向發生改變時起便開始采取措施。
廣州白馬服裝市場有限公司市場營銷部負責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說,白馬市場的興起源于鄰近火車站的地理位置,早期90%以上都是“現場、現金、現貨”的“三現”交易,現場較為雜亂。而隨著消費業態和市場終端的演進,目前場內品牌的交易方式已經轉變為包括專賣、代理、零售、電商、加盟、散批等各種方式組合的展貿式交易。
以市場格局為例,此前的批發市場并不需要太大的展示空間,而隨著零售比例的增大,白馬市場從2005年其就逐步將原來8樓的倉庫全部改為服裝寫字間,后來更升級為品牌營銷區,推動商戶從傳統的批發商向品牌商蛻變。
白馬市場方面提供的數據還顯示,從2006年至今,該市場每年投入1000萬元對商場硬件進行改善。
而在推動銷售方面,不同于一般批發賣場對商戶在零售方面的限制,白馬市場在批發淡季還會主動組織商戶進行清倉零售。
如今的白馬市場場內共有1100戶商家,90%以上都是自有品牌的生產廠家。從這里走出的品牌甚至包括凱撒、哥弟、歌莉婭和朵以等知名女裝品牌。
除此之外,白馬市場還上線了自己的電商平臺——白馬服裝網,試圖實現線下實體檔口、線上商品展示、與現場交易互補的作用。
而更為徹底的轉型發生在成都市荷花池市場。這個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綜合性批發市場于2013年初宣布關閉,此后將被改造成為以零售業為主的金牛城市廣場、荷花池商圈。而幾乎就在同時,B2B網上交易平臺“荷花池網”宣布成立,原荷花池市場的商家紛紛入駐,以另一種方式繼續“征戰沙場”。
李宇恒表示,隨著電商渠道的重要程度日益提高,開辟電商渠道已經成為服裝批發市場的必然之勢,改變攤位式發展路線、提高商品檔次,加強經營業態管理也是批發市場轉型的必經之路,而這其中也要面臨諸多難題。
上述白馬負責人就表示,以前服裝的生產基地就在沿海城市,位于這些地方的批發市場還有一定的地理優勢,但“隨著生產基地向內地遷移,專業市場與生產地分離的情況越來越多,這對沿海地區的批發市場提出了新的挑戰”。
除此之外,批發市場如何發展電商渠道也還在探索之中,目前還沒有較為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鑒。而失去了價格優勢、品牌化逐漸明顯的批發市場還能否叫做“批發市場”,又該如何與傳統百貨、購物中心競爭等問題均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