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啟動紡織“重振模式”
2013年,西班牙陸續出現紡織企業申請破產的情況,如西班牙Candy Galician紡織集團就被要求重組債務。而類似的情況在前幾年就有出現,西班牙的Victorio & Lucchino公司以及Hakei公司,就是在金融危機期間申請破產的著名服裝企業。
根據外媒一份研究報告稱,2008-2012年金融危機期間,西班牙紡織業銷售量下降了21%,共有4158家紡織服裝公司倒閉,損失46300個就業崗位。西班牙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僅在2012年度,西班牙就有1052家紡織服裝企業停業。其中,紡織業有294家企業停業,服裝業有758家工廠倒閉。
面對國內紡織業發展的不景氣,一些紡織企業如世界四大時裝連鎖機構之一,旗下擁有ZARA、Massimo Dutti等品牌的 Inditex集團以及Desigual、Mango等,近兩年將目光轉向了一些新興市場如中東國家、俄羅斯等,市場擴張力度不斷加大。
西班牙國內積極應對行業面臨的危機,陸續制定紡織服裝發展計劃、加強職工技能培訓以及借助國際力量等來重振西班牙國內紡織業的發展。如卡斯蒂利亞—拉曼恰自治區將加強紡織業技能培訓投資;阿拉貢自治區簽訂協議促進紡織業發展;巴倫西亞自治區利用歐盟資金推動紡織業發展;加利西亞自治區加強紡織業創新能力。
編輯點評
作為遭受全球性金融危機影響的重災區,西班牙紡織服裝業也面臨諸多新的挑戰。在2013年,西班牙17個自治區中,至少有4個自治區開始調整紡織業發展戰略,加強投資與技能培訓,啟動了促進紡織業發展的“重振模式”,對外加強品牌的國際化和供應鏈的優化,對內加強行業的創新能力,為行業振興注入了新的發展動力。
土耳其:實施新政促棉花增產
2013年,土耳其國內棉花產量低下、棉花進口持續增長,產業發展面臨困境。而在2002~2012年的10年間,土耳其棉花及相關產品貿易逆差達90億美元,國內棉花價格及銷售都出現了下降,對該國紡織工業的發展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土耳其是繼中國之后全球第二大棉花進口國。
過去10年當中,土耳其棉花的進口價格增長了275%,棉花交易的貿易逆差不斷增長。此外,土耳其農業聯合會(TZOB)主席表示,由于沒有采取任何控制棉花進口的措施,土耳其棉花進口近年來一直呈現持續上升的狀態,2012年共進口棉花61.3萬噸,較1995年11.3萬噸的棉花進口量增長了442.5%。
面對棉花低產現狀,土耳其Cukurova地區的農業棉花銷售合作協會(CUKOBIRLIK)聯合Taris地區及Antalya地區的農業棉花銷售合作協會(ANTBIRLIK),簽訂了一份棉花合作協議,3個地區將共同制定棉花采購政策,以促進這些地區的棉花產量提高。 CUKOBIRLIK協會主席表示,3個棉花產地所簽訂的合作協議將在農作物市場營銷、農藥與殺蟲劑使用分布、購買種植原料等方面促進該地區的棉花種植,從而提高棉花產量。
編輯點評
土耳其橫跨歐亞大陸,在國際貿易中具有天然地理優勢。雖然在過去10年間面臨發展的重重障礙,但其將制定棉花采購政策、促進棉花增產當做國內紡織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土耳其國內3個地區棉花農業合作協會共同簽訂了合作協議,為國內棉農提供棉花種植發展策略、加強新產品投入、技能培訓、提供人力資源政策等。穩固棉花產業鏈,也為未來紡織業的順利發展打好基礎。
秘魯:竭力破解結構性困局
2013年,秘魯棉花的低產影響了整個國家紡織產業鏈的發展。秘魯棉花種植存在一些結構性問題,導致棉花產量低下。秘魯農業灌溉部(MINAGRI) 竭盡全力解決問題,但并沒有顯現積極成效。針對這一現狀,秘魯政府于2013年度采取了一些新舉措,希望借此促進該國棉花產業及紡織服裝業的發展。
國際專家“會診開方”:來自巴西的專家團隊聯合秘魯農業食品組織考察了秘魯棉花產業的發展情況,并為促進其發展提供解決方案。制訂棉花增產計劃:秘魯農業部長表示,政府將制訂6項計劃用以提高該國棉花的產量以及促進秘魯棉花的出口。通過“國家競爭計劃”,用4個月的時間幫助秘魯走出棉花低產困局,并制訂下一個5年計劃促進產業發展。秘魯反傾銷和調查委員會希望秘魯政府對進口美國棉花征收10%的反補貼稅,并加大對有機棉服裝新市場的開拓。
編輯點評
由于棉花產量有限,秘魯國產棉花僅能滿足國內紡織工業所需數量的40%,其余60%均依賴國際市場,特別是從美國進口。根據秘魯對外貿易和旅游部數據,秘魯農業紡織業從業人員35萬人,棉花產業的發展對秘魯整個紡織業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雖然此前秘魯相關部門采取的行動未見積極成效,但其并未停下腳步,而是面對困境,尋求新的發展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