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這種現象并不是個例。此前老鳳祥等五家企業因操縱金價受罰1000萬元,與企業負責人參與金價定價關系密切。也有服裝業內人士表示,大型服裝企業都會參與地方標準、行業標準、國家標準的修訂。在業內人士看來,標準制定者必須對行業有深刻了解,因此龍頭企業負責人是最佳人選,但因此帶來的不公平現象也難以避免。此外,部分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較低,在業內人士看來還有地方保護主義作祟。一位企業人士坦言,一旦將當地質檢標準提升至與國際相當的水平,中小服裝市場必將受到沖擊。“因為它們的采購渠道較窄、技術工藝有限、生產規模不足,質檢標準如果太過精確與細化,這些小廠家和小作坊可能由于不達標而出現經營不利的狀況。”
善用科技信息手段 標準制定應“超前”
針對目前服裝標準方面存在的問題,業界專家坦言要解決問題并非一朝一夕之力可以改變。“單個企業、某個行業甚至整個產業都難以在短時間內有效推動服裝標準問題的解決,這需要政府、企業、協會等各方力量協同作戰,否則如此龐雜的系統很難想明白。”
專家倡議,希望國標制定者可以先把服裝標準嚴格化,一方面可以借鑒與我國人體質接近的日本標準;另一方面可以通過信息化和技術化的手段,對目前較為落后的檢測方法和數據信息進行調整。有企業人士表示,日本的服裝標準十分嚴格,如對服裝內甲醛含量的要求,我國成年人標準為每千克不高于70毫克,但是日本的成年人不超過20毫克,相當于中國嬰幼兒服裝的標準。
除了服裝質量、安全、外觀、功能的檢測以外,與服裝相關的行業從業者也希望服裝標準可以覆蓋到更全的產業鏈條。北京榮昌科技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在服裝生產階段,并沒有標準或相關規則建議哪些面料可以一起使用、哪些不建議一起使用,因此在洗滌的時候可能會出現拼接款式的服裝一部分只能干洗另一部分只能水洗的情況,或者兩種面料經過長時間穿著會磨損、掉色,這也為洗染等相關產業帶來了問題。
此外,據記者了解,包括產品環保測試、回收一系列的問題,目前國家還沒有制定出一系列明確嚴格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