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細毛羊產業發展對策
發展我國細毛羊產業,必須采取以下對策:
第一,發展農區細毛羊產業,轉變飼養方式。一是農區有大量能量飼料資源(糧食和秸稈);二是農區氣候條件較好,可提高羊羔成活率;三是農區舍飼可人為控制飼養環境,提高羊毛質量;四是農區具備蛋白飼料種植的條件,可以通過調整產業結構,種植優質豆科牧草,消除飼料營養對羊毛質量的不利影響。
第二,鼓勵龍頭企業發展,實行產業化經營。中國缺少養羊業的龍頭企業,只有龍頭企業才可以實行“七統一”管理,即統一品種改良、統一飼料供應、統一飼養管理標準、統一疫病防治、統一機械剪毛、統一分級包裝、統一收購、統一上市拍賣。而“七統一”是提高羊毛質量的關鍵。龍頭企業可以統籌考慮和平衡毛肉市場,防止毛肉競價對羊毛產業的沖擊。龍頭企業不單純以生產毛為目標,還要考慮在保護羊毛產業的前提下,公羔、淘汰羊及羊肉的經營。
第三,加強細毛羊改良,推廣毛肉兼用品種。只有加強品種改良工作才能解決細羊毛結構性供給矛盾,解決純種細毛羊發展與肉羊的矛盾。種羊場要適應羊毛和羊肉兩種產品市場變化,推廣毛肉兼用型種羊。
第四,穩定細毛羊生產能力,有計劃利用土種肉羊優勢。可以根據市場變化,有計劃地在某一季節對部分細毛羊基礎羊群進行肉用雜交,但不改變細毛羊綜合生產能力。
第五,推廣新的飼養技術,提高洗凈率。推廣綿羊穿衣,合理設計棚圈,保證羊毛清潔。
第六,推行拍賣制度,實行優質優價。羊毛產地規范分級整理、客觀檢驗確保羊毛質量。拍賣改變價格形成機制,客觀反映優毛優價,體現羊毛價值,引導牧民改良方向。規范的羊毛拍賣,體現公平、公正、公開的交易,維護供需雙方的利益,提高加工企業使用國產羊毛的信心。(作者單位:伊犁州纖維檢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