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紡織旺季的到來,紡機行業也開始復蘇。
“第四季度的訂單已經開始著手簽訂了,新簽合同總量比較多,全年的訂單基本得到保證。”經緯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史建平近日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整個紡機行業相比上半年都有所好轉,相比之下,很大程度依靠外貿維持的紡織行業,情況就沒那么樂觀了。
受棉價影響而元氣大傷的紡織行業,由于現金流緊張,經營壓力加大,“可能會因為資金緊張而推遲提貨。相對來說,明年訂單沒有往年同期多,今后紡機總量達到新高度的可能性也不大。紡織行業低位運行將長期持續,紡機器材行業將面臨一個大調整、大改組、大淘汰的局面。”史建平表示。
這和整個宏觀層面相契合。8月22日,匯豐公布中國8月制造業PMI,初值創4個月高位,達到50.1,重回榮枯線以上,進一步預示中國經濟復蘇態勢延續。
不過,受訪的經濟學家認為,內需主導的這次制造業訂單回暖,經濟風險仍在。由于下半年調結構仍是主線,經濟增長或保持在“底線”附近。維持這種復蘇,穩增長政策措施的效果是關鍵。
一冷一熱的訂單
盡管總訂單量有所回暖,但史建平發現,變化較為明顯的是小型的合同多了。
“中國是紡機制造大國,但紡機制造整體水平不高。紡機行業正從粗放的走量向小批量、多品種轉型。市場需要什么,企業就做什么,將成為未來市場的趨勢。”史建平說。
訂單雖然小,但是生產周期短,生產任務緊迫。加班加點趕生產的紡機行業,正代表了這個行業的現狀。
匯豐公布中國8月制造業PMI初值為50.1,高于市場48.2的預期,也比7月匯豐PMI終值47.7高出了近3個點。
分項數據顯示,8月制造業新訂單指數轉向擴張,新出口訂單加速萎縮,就業萎縮減速,積壓工作轉向擴張,出廠價格轉向擴張,投入價格轉向擴張,采購庫存萎縮減速,成品庫存萎縮加速,采購數量轉向擴張,供應商供貨時間拖延。
具體來看,8月生產指數上升2.6個百分點至50.6,是今年5月以來的最高值。新訂單指數大幅上升3.9個百分點至50.5,是自4月以來的最高值。不過,出口方面仍處于不景氣區間,8月出口訂單指數溫和回落1.2個百分點至46.5,是自去年10月以來的第二低值。
新訂單指數和新出口訂單指數一升一降表明,此輪需求的增加是由內需主導的,穩增長措施在拉動內需方面作用明顯。
匯豐控股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在公告中稱,受新業務和產值溫和回升的推動,中國制造業增長已經開始企穩。屈宏斌表示,當月PMI回升主要是受到近期微調舉措初顯成效,以及企業補充庫存活動的推動。當月產值分類指數創下三個月高位;盡管新訂單實現增長,但新出口訂單降幅高于此前一個月。預計8月工業增加值可能繼續小幅回升,但外需疲弱仍將持續。預計未來幾個月隨著政策效果進一步顯現,經濟可能在目前企穩的基礎上進一步回升。但回升的力度及持續時間仍取決于需求面的情況。穩增長政策措施的效果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