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5月份,我國含麻服裝出口總額102.23億美元,同比增長56.73%;累計出口服裝數量15.08億件,同比增長47.20%,含麻服裝出口數量與出口金額增速明顯放緩。
生產成本升高
原料種植不均衡
根據2013年7月對麻紡織企業的問卷調查得知,大約三分之二的企業對后期走勢和中國經濟環境的基本面表示樂觀。但同時也反映出一些問題,比如內需與外需的不足、用工成本增加、融資難、匯率不穩定等問題排在前四位,具體情況包含如下幾個方面。
勞動力成本升高。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政策,然而,在改善中低收入者的生活條件的同時,帶來的企業用工增加,使企業在短時間內不能快速完成產業升級,大大削減了企業在國際競爭市場中的成本優勢。
人民幣升值壓力。國際環境仍然復雜嚴峻。有些國家實行超量化的寬松貨幣政策,倒逼人民幣升值,新興市場為保證自身利益也均采取措施打壓本幣匯率,而我國勞動力本身自己的價格也在提高,迫使出口企業的難度在加大。
內需市場不足。內需增長乏力,因此促進經濟增長的原動力不足,因為經濟增長的真正原動力是內需和外需。所謂三駕馬車中的投資不是原動力,只是由內需和外需的規模而決定的投資的規模。
融資渠道狹窄。當前我國麻紡織企業大部分以中小型民營企業為主,企業想通過資金支持更新麻紡織設備或者擴大規模,沒有足夠資金,影響麻紡織企業的技術創新與發展。
原料種植面積萎縮。原料種植發展不均衡,例如當前享有“中國草”的苧麻,種植面積大幅度減少,原麻產量和品質下降。而優質亞麻原料和黃麻原料主要靠國外進口,受制于人,例如我國從孟加拉進口的黃麻原料,孟加拉企業把優質的黃麻原料留下,把劣質黃麻原料賣給我國企業,這些嚴重影響了麻紡織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使我們的麻紡織企業在產能擴展、產品創新上受到了很大限制。
堅持自主創新
提升內需市場份額
面對麻紡行業發展中的一系列問題,我國麻紡織企業要改進不足,堅持自主創新,加快品牌建設,努力提升國內市場份額。同時,中國麻紡行業協會將積極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大力宣傳麻紡織產品時尚文化,積極開拓內需市場。研究表明,麻紡織服裝和制品保健功能性強、防輻射作用好、清涼透氣等特點使麻紡織產品在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深受歡迎。我們要充分利用麻紡行業協會這個平臺,加大麻紡織產品時尚文化宣傳力度,在穩定出口的同時,堅持擴大內需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