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來看,今年上半年生絲延續去年的行情一路高升,生絲價格從年初價格366000元/噸上漲到6月底的386500元/噸,漲幅5.60%。在3、4月下游需求弱勢難改,新繭全面上市繭本確定之前,繭絲出現小幅的下挫后,行情又繼續上揚。4月底開始,春繭陸續上市,蠶繭價格基本維持在40元/公斤左右,比去年同期上漲10%左右。春繭收購價格堅挺,全國春繭平均價格幾乎到了歷史最高位。春繭成本高已經成為定局,全年蠶繭原料高成本的趨勢很難改變。生絲行情仍維持偏強態勢,繭本的支撐成為生絲行情維持高位的堅實的理由。
企業現狀
虧損經營蠶絲被企業吃力
7月12日早上,浙江德清縣禹越鎮舒欣被服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其明將1噸蠶絲入庫。“不敢多進,現在蠶絲價格太高了,每噸33萬元,而去年同期每噸才23萬元。”陳其明說道,自己企業每年蠶絲的需求約70噸,如今他只能慢慢補庫存。
從去年6月起,蠶絲的價格就不停地上漲。說起蠶絲的瘋狂漲價,陳其明直呼吃不消,他算了筆賬,2012年上半年,企業生產0.9公斤的蠶絲被,出口53美金,利潤為5%。今年同規格的被子賣57美金,每條被子要虧2.5美金。
“沒辦法,價格是3月談好的,這一年就要按這樣的價格硬著頭皮做,不然就是違約。”陳其明說道,自己做的是出口,每年3月談一次價格。今年,他估計蠶絲價格將持續上漲,在與客戶談價格時,將價格上調8%。“這個價格談了整整3天才談成,卻還是虧了。”陳其明表示,現在只能從別的產品上貼補點。
按往年蠶絲價格來看,6、7、8三個月為蠶絲銷售的淡季,蠶絲會降價。但從去年開始,這種規律被打破了。陳其明說道,今年市民買質量較好的蠶絲被,預計每斤價格180元,去年每斤價格為140元。
銀夢來被服的負責人之一王雪榮也與陳其明有相同的煩惱。“今年就算不是淡季生意也少。”王雪榮說道,與去年相比,今年企業的產量下降了將近一半。蠶絲價格淡季不跌反漲,且漲幅也不小,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陳其明認為,人工成本的增長和蠶農的減少,是關鍵所在。
德清縣禹越鎮夏東村今年春蠶養殖戶只有三戶,共養頭蠶兩張。而早在上世紀90年代,這里家家戶戶都養蠶。1997年時,該村有頭蠶2000張。60歲的村民沈炳和今年養了半張種,她告訴記者,自己要帶孩子做飯,沒辦法到廠里上班,才會選擇繼續養蠶的。“去廠里上班,一個月能賺2000塊錢,比養蠶賺得多多了。”沈炳和說道,上個月,她以2100元/擔(每擔50公斤)的價格賣出了20多公斤蠶繭,賺了不到900元。“一年要養四季的蠶,頭蠶是質量最好、價格最高的,之后的賺不了這么多。”
另外,現在的年輕人覺得養蠶太辛苦,賺得也不多,都不愿意干這行了。養蠶的人少了,蠶繭產量少了,價格自然上漲了。
如何走出行業怪圈?
一邊是蠶農收入增長,喜上眉梢,一邊是絲綢企業愁眉苦臉,艱難維生,作為同一條利益鏈的兩端本應同甘共苦,互利共贏,如今卻陷入“繭賤傷農”、“繭貴傷工”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