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協會童裝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安毅恒則向記者表示,童裝品牌的國際合作是一個大趨勢。
“通過和國際品牌合作,國內童裝企業在設計研發、管理方面都得到豐富的經驗,而國外品牌也可以借助國內品牌的影響力和終端渠道,這是一個相互借力的過程。”安毅恒表示。
向高端童裝要利潤
童裝行業曾被譽為服裝業的最后一片藍海。
根據美國咨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2010年中國嬰幼兒服飾市場規模已達348億元,預計到2015年,中國嬰幼兒服飾棉品(內著服飾、外出服飾、家居棉品等)和日用品(寢具、哺育、衛浴、洗護用品等)市場容量將達到2279.8億元。
但這塊巨大的蛋糕也吸引了許多運動休閑乃至奢侈品品牌迅速入駐,安踏、361度、李寧、七匹狼、Gucci、Burberry等品牌先后推出了自己的兒童服飾。
更為嚴重的挑戰來自于H&M、ZARA、優衣庫等快時尚服裝品牌。
安毅恒表示,不同于奢侈品和一般的男女裝品牌,快時尚品牌的童裝是開在其成人店內的,其下沉到二三線城市的速度也非常快,對國內童裝品牌產生了極大的沖擊。
正因如此,堅持走中高端路線、向高端市場要利潤成為了許多童裝企業的發展策略。
據一家國內知名童裝企業負責人透露,中高端童裝的毛利率超過50%,凈利潤也可達10%,均遠高于服裝行業平均利潤水平。
上述童裝企業市場部人士也向記者證實,代理國際高端童裝不僅銷路好,而且利潤不菲,“有些童裝企業的代理業務甚至比主營業務還做得好”。
但安毅恒指出,國內童裝企業在代理國際品牌時也要利用資源,提高自身的研發、生產和管理水平,才能在將來與國際高端品牌形成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