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事實證明,這的確是一次失敗的變革。這次變革運動,被業內人士詬病為品牌模糊。現在,李寧公司已經開始加入“快時尚”的供應鏈模式,或為“快時尚運動品牌”趟出一條新路。
隨著“快時尚”的深入,傳統體育品牌供求失衡、產能過剩等問題越發明顯。據悉,“傳統體育用品公司,一款產品從設計到擺上貨架需要15個月。最初的9個月是產品設計,然后經銷商每年會參加4次訂貨會,收到訂單后李寧的外包工廠開始生產,6個月后消費者才能買到這款產品。”這個就是體育用品品牌常用的訂貨會模式。傳統訂貨會模式弊端明顯,用一年多的時間推陳出新遠遠跟不上現代年輕人的腳步,“先量產后銷售”也會讓企業承擔高額庫存的風險。
2012年7月,李寧公司推出由批發模式轉為以零售為導向、以體育營銷為引領的發展策略。通過關注終端消費者需求,將產品有效地推行上市。李寧公司拿出10%的產品試水“快時尚”供應鏈,將產品更新速度壓縮到60天。
IBM[微博]全球企業咨詢部大中華區零售行業解決方案總監周學泳對新金融記者表示,想要快,供應鏈各鏈條必須高度協同,而李寧公司目前還不具備這些條件。漢森世紀供應鏈管理咨詢總經理黃剛將李寧此舉形容為“綁腿跑步”。“產業鏈的環境不成熟,供應鏈上下游協同能力差,就像團隊綁腿跑步一樣,一個人快,其他的跟不上,最終全部摔跤。”他說。
“快時尚”之所以快,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們借鑒大牌的產品樣式。而體育用品,性能是核心競爭力,產品上架速度大幅加快,研發的時間也會相應減少,成本一定的前提下,很難保證產品的性能。
李寧集團前公共事務總監及新聞發言人張小巖對體育產品趨于“快時尚”的現象表示“很悲哀”,“沒有功能進步的體育品牌終會被淘汰的。” 對于運動是否也能“快起來”的問題,在周學泳看來,那些“快時尚”為了“快”會犧牲部分質量,但運動品牌越高端就越要注重質量,除非李寧想繼續砸自己的牌子。
李寧玩運動快時尚巨虧20億跌出中企500強
時間:2013年08月14日來源:中國時尚品牌網作者:
“快時尚”之所以快,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們借鑒大牌的產品樣式。而體育用品,性能是核心競爭力,產品上架速度大幅加快,研發的時間也會相應減少,成本一定的前提下,很難保證產品的性能。
相關閱讀
- 市場地位聲明:萬事利,絲綢全國銷量第一2025.07.07
- 村田推出面向工業設備的數字三軸 MEMS 加速度傳感器 SCA3400 系列2025.06.26
- 潮流文化評論 – 從聯名到出圈,EGOZARU打造籃球生活方式IP 怪獸聯名:從球場躍入二次元 運動2025.06.20
- UTO貼身層保暖速干衣榮獲尚普咨詢集團系列市場地位聲明2025.06.05
- Volumental首席營銷官分享他的零售商業第一課:與青年科比的合作讓我領悟了商業和生活的真諦2025.02.10
- 新春“領杭”,閃耀延安路!雅戈爾杭州時尚體驗館開業2025.01.20
- 降低制造業物流成本,跨越速運交出“跨越式”答卷2025.01.06
- 進入第16年,雙11還賣得動嗎?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