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翡麗走了,對外灘18號的形象有損,店鋪租金的損失還是其次。”經營外灘18號長達十年之久的鄧懿德,在談到品牌撤出18號的時候依然面露痛心表情,“我拿什么品牌來填補百達翡麗走掉的空缺?有什么品牌能與它平起平坐?” 不過,鄧懿德同時說明,百達翡麗的“出走”與其他品牌情況略有不同。“他們想要搬到臨街的位置,但那里是卡地亞和杰尼亞。”
為了彌補這一形象,鄧懿德把原先位于五樓的“灘外樓”請了出去 ,并隨后引進了一家全球百大精品餐廳。“大中國區有六家這樣的Fine Dining,有兩家都在我們18號,原先就在的是Mr & Mrs Bund。”
“明年的情況或許更糟。” 鄧懿德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明年其他品牌的合同也都要到期了,我們做好了最壞打算。最壞打算是連杰尼亞和卡地亞全部撤出。”
也就在時代周報記者采訪鄧懿德之前,尚未撤出外灘18號的某一線 品牌方代表正與她談判。“他們就是來詢問我們的意思。就跟當年他們選擇進入18號一樣。”
“燈箱廣告”,十年一夢
興時是金山,衰時如浮萍。外灘18號執行長鄧懿德,是奢侈品牌在華十年“發家史”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在旁邊的南京東路上還簇擁著各種各樣出售廉價內衣褲、旅游紀念品小店的2003年,第一個入駐外灘18號的品牌是卡地亞。不能包柱子、不能動天花板、不能破墻、不能穿洞……曾幾何時,為了保護歷史建筑,外灘18號對入駐品牌的相關“禁忌”總計達100多項。
在談判之初,這家法國頂級珠寶商異常納悶:這么一家默默無聞的經營場所,卻開出了那么多限制條件,到底是誰在求誰呢?鄧懿德則堅持,外灘18號的氣勢要與頂級名牌齊頭,因為這些品牌樂于彰顯自己的歷史,而這正是作為歷史建筑的外灘18號的優勢。
卡地亞從全球總裁、副總裁,到各個大區總裁統統到店內巡視了一遍。鄧懿德則在每一個可能的場合,對卡地亞大中華區行政總裁陸慧全“施壓”:都看了那么多遍了,到底什么時候可以簽約?她也少不了夸大其詞:“你們不簽,我們就簽給別人!”
人們或許還能想起這家珠寶、腕表界翹楚在中國大陸旗艦店開幕的場景。卡地亞以其濃重而地道的法式風尚,特別打造出一場絢爛至極的“燈光幕墻”視覺盛宴,以其奢華魅力熾烈點沸上海的冬日。卡地亞全球總裁伯納德?福納斯、卡地亞大中國區執行董事陸慧全分別從巴黎和香港趕來外灘18號,香港著名影星關之琳小姐也特別到場擔任剪彩嘉賓。
一年以后,百達翡麗同樣在外灘18號開設中國首家專賣店,開幕當天就創造了7塊腕表的銷售紀錄,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著國內最轟動的“奢侈品大事件”的談資熱度。“百達翡麗剛剛進入中國時也不了解這一市場,而18號對百達翡麗來說真可謂是福山寶地。這連品牌本身也沒想到,現在中國人因為百達翡麗本身的保值性,也已經很買它的賬。”某種意義上,百達翡麗在國內的成功,也是鄧懿德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