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普拉達集團2011年6月24日于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后,該集團交出的財務數據就如同它的禮服一樣“漂亮”。在2012財年,普拉達集團僅用半年的時間就讓它的凈收入增加近六成。而在近期發布的年報中,prada則用44.9%的靚麗增長數字“秒殺”一眾業績黯淡的奢侈品牌。其中,亞太地區首次突破10億歐元大關,以35.6%的占比傲視群雄。
然而,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風險不言而喻。中國市場上轟轟烈烈的反腐讓眾多奢侈品牌膽戰心驚。在其年報中,prada也透露了中東地區的增長高達303%,其在南美洲的門店也只有區區5間。
或許,轉移利潤陣地會是個不錯的選擇,而首席執行官patrizio bertelli也正有此意。
prada占比8成,,miu miu微降
近期,普拉達集團發布2012財年年報,截至2013年1月31日,集團凈收入達6.257億歐元,較去年的4.319億歐元相比,同期增長44.9%。收益凈額從2011年的25.56億歐元增長29%至32.97億歐元。零售凈銷售額則比前一年增長36.6%至26.64億歐元,零售店同店銷售增長率為14%。
盡管全年的多項增幅均沒有中期報來的“震撼”,但在奢侈品增幅急劇下降的2012年,普拉達集團則一枝獨秀。
普拉達品牌作為集團的“大佬”,不負眾望,銷售凈額同比上漲32.5%至26.48億歐,為集團業績貢獻了大半壁江山,占據集團銷售凈額的81.4%。而在歐洲市場普遍疲軟的行情下,普拉達的歐洲市場增幅突出,銷售凈額從去年的4.11億歐元同比增長22.3%至5.89億歐元。除日本以外的亞太市場增幅為36.6%,排名第二。全年新增直營店38間。
其副線品牌繆繆(miu miu)的銷售凈額雖也從去年的4.41億歐元增至5.12億歐元,但占集團銷售凈額的百分比卻從17.5%下降至15.7%。其中意大利市場的增幅最為明顯,從去年的6710萬歐元增至84252萬歐元,同比上漲25.6%。除日本以外的亞太市場和歐洲市場分別增長16.8%和16.6%,位居第二位和第三位。全年新增直營店32間。
而該集團旗下的另兩個鞋履品牌:church''s和car shoe的銷售凈額分別增長15.6%和15.4%,但占集團的百分比分別下降了0.2個百分點和0.1個百分點。
顯而易見的是,在普拉達和繆繆的帶領下,鞋履的生意還遠不如皮具。2012年財報中指出,按產品線劃分皮具的銷售凈額從去年的14.26億歐元增至20.36億歐元,漲幅達42.7%。較去年的40%,增長了2.7個百分點。
鞋履排名第二,漲幅相比去年僅高出0.3個百分點至11.7%。但這要得益于四個品牌的共同貢獻。而主要由普拉達和繆繆做出貢獻的服裝,其銷售凈額從5.12億歐元增至5.63億歐元,增幅為9.9%,但相對去年6%而言增加了3%的百分點。由此看來,服裝在所有產品線中增幅最快。
亞太市場占銷售額首位
鎖定中國二三線
從區域市場來看,相比去年各個市場的銷售凈額均獲得增長。但普拉達的大本營意大利、日本、美洲的增幅均有1%左右的下滑,其他地區的增幅均獲得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歐洲市場為集團貢獻22.7%的收益,銷售凈額從去年的5.40億歐元增至7.39億歐元,同比增長36.9%(按固定匯率計算為34.4%)。
報表中顯示,歐洲市場零售網絡全年增幅53.9%,這要得益于新開設的22間直營店。
而以中國市場為主的亞太地區再次成為普拉達全球最大市場,銷售額占比高達35.6%。普拉達集團對亞太市場的依賴可追溯到2009年。根據該集團發布的2011年年報顯示,2011年已經是亞太區連續第三年穩占普拉達集團銷售首位。
而在2012年前半年,該集團在亞太區的銷售增長最為顯著,截至7月底其收益凈額增長率為34.9%,而大本營意大利只有17%。其中,大中華區取得了3.4億歐元的銷售凈額,漲幅高達50.2%。
雖然,后兩個季度的銷售增幅并不突出,但就普拉達集團2012財年全年來看,亞太區銷售凈額首次突破10億歐元大關,達11.6億歐元,是原產地意大利的兩倍之多。該地區占綜合銷售凈額的百分比為35.6%。至此,亞太區實現了連續第四年位居該集團銷售首位的好成績。
當然,這樣的成績離不開零售網絡的擴張。報告顯示:截止到2013年1月31日,普拉達集團在全球范圍內開設直營店已從去年的388間增至461間。其中,亞太區店鋪數量由115間增至130間。
值得一提的是,該集團于亞太區市場開設的15間新直營店中有12間位于大中華地區。prada則在2012年鎖定了中國的二三線城市,開設的5間新店分別位于太原、沈陽、濟南、杭州、合肥。miu miu則選擇在北京新設1間旗艦店,其余的3間專賣店分別位于青島、成都和南京。
2012財年,該集團通過網絡的擴張,在大中華地區的銷售凈額達到7.35億歐元,同比增長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