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女鞋"巨鱷"的百麗國際,旗下其實還有一塊非常重要的業務,便是運動、服飾產品經營。在國內多家百貨商場的運動樓層,有不少耐克、阿迪達斯的店鋪其實都是由百麗國際負責運營的。
依據百麗國際此前公布的截至2014年2月末的14個月全年業績,期內其運動、服飾業務的收入為166.749億元,較2013年2月底的140.065億元同比增長19.1%。相較同期女鞋業務同比5.04%的增幅,這一收入增幅十分搶眼。
在某種程度上,在鞋類業務收入增速明顯放緩的大背景下,運動、服飾業務充當了百麗國際業績"拯救者"的角色。
2010-2013年收入增幅為12%-20%,好于本土運動品牌
與鞋類業務以自有品牌經營為主不同,百麗國際旗下運動、服飾業務目前以經銷代理為主,其經銷代理的品牌包括Nike、Adidas、PUMA、Converse 及 Mizuno 等。其中,Nike和Adidas兩個品牌的銷售額占百麗國際運動、服飾業務總銷售額的比例約90%。
截至2014年2月末,運動、服飾業務合計占百麗國際總收入的比例為38.7%。較上年同期的35.8%提升2.9個百分點。其毛利率為39.5%,較上年同期的37.2%提升2.3個百分點。
百麗國際表示,集團的運動、服飾業務增速較快主要是由于相對較好的同店銷售增長。期內,其同店銷售增長約6%,其中單價上升和數量增長的貢獻大體各半,運動鞋和運動服兩個品類的表現也大致相當。
同時,是由于集團并購的 Big Step 業務的帶動。
2012年3月,百麗國際收購Big Step公司的全部股權,加大在國內運動休閑市場的開拓力度。Big Step是國內一家運動品牌經銷企業,在國內市場以經銷、銷售Nike和Adidas品牌產品為主,擁有600家自營門店。百麗國際認為,該收購將會增強百麗在部分區域市場的戰略和渠道布局,而且由于雙方業務基本一致,收購后可以產生規模效應,降低采購成本。
當時,由于國內運動、服飾行業的競爭已經白熱化,李寧、安踏等一批本土運動品牌已經開始出現存貨高企、大規模關店、終端銷售折扣的嚴重情況,因此對于該項并購不少券商機構持審慎態度。但數據顯示,該業務的收購效應在2013年開始逐步顯現出來。Big Step公司從2013年第二季度開始合并報表,貢獻了超過10個百分點的銷售增長。
此外,毛利率的提升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行業庫存良性化,總體促銷環境正常化,折扣率逐步恢復正常;二是品牌商給予分銷商更多的補貼和支持,有效降低了產品成本。
事實上,近3年來一批本土運動品牌都處于"水深火熱"中,自2011年下半年開始它們的營收和凈利紛紛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終端店鋪也大規模關閉出現"關店潮",這一狀況一直持續到今年才有所好轉。但百麗國際旗下的運動、服飾業務的銷售收入卻一直保持了不錯的增長。
財報顯示,2010-2012年,百麗國際旗下運動、服飾業務的收入分別為90.565億元、104.121億元、118.137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2.8%、15%、13.5%。店鋪方面,2011年年底,百麗國際旗下運動、服飾自營店達到4680家,全年凈增店鋪1025家。2012年年末其數量為5474家,全年凈開店794家。
而這與在此期間各大本土運動品牌的業績下滑與"關店潮"形成鮮明對比。以2012年為例,依據年報數據,領軍者安踏體育營業額為76.2億元,同比下降14.4%;凈利潤為13.587億元,同比大幅下降21.5%。同年,李寧、安踏、匹克、中國動向、特步這5大品牌關店總數近5000家,其中李寧品牌關店1821家,匹克關店1323家,中國動向關店1101家,安踏關店590家,特步關店86家。
截至2014年2月底,百麗國際旗下運動、服飾業務自營零售網點數為5925家,其中Nike 、Adidas自營零售網點數合計為4878家,PUMA、Converse 及 Mizuno自營零售網點數合計為1047家。其中,凈增零售網點451 家。
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新并購的 Big Step業務并入,一次性增加500多家店鋪。而剔除該因素,同樣受累于大環境下的業務調整,其運動、服飾業務期內零售網點數目略有減少。
對此百麗國際指出,出現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首先,由于個別品牌業務不再經營,期內陸續關閉超過200家的店鋪。其次,并購業務整合過程中,集團于 2013 年第二、三季度對整體店鋪結構進行了優化調整,關閉了少量店鋪。調整于2013 年第三季度末完成,第四季度開恢復了運動、服飾業務的正常開店拓展。
4大壓力猶存,但仍看好耐克、阿迪增長潛力
事實上,當前整體運動服飾市場還面臨較多挑戰。對于本土運動品牌而言,主要是消化存貨、零售環節店效下降、費用高企等方面的壓力。百麗國際代理經營的雖然主要是國際運動品牌,但同樣壓力重重,其主要壓力來自四方面:
一是Nike和Adidas在中國市場的服裝品類受到國際休閑品牌和快時尚品牌的沖擊較大,業務增長乏力、市場份額下降。
二是百貨商場渠道近年來逐步調整運動區域,少數商場放棄運動業務,很多商場縮小了運動品牌專柜的面積,對于終端零售造成階段性壓力。
三是經銷商進貨成本偏高,毛利空間窄,而目前費用持續上升,利潤率受到明顯擠壓,一些區域性經銷商資金缺乏、難以繼續正常的經營活動,對于終端銷售造成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