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匹克的分銷商數量已從2011年底的50家增長到2013年6月底的63家,增幅達到26%。與此同時,匹克單個零售網點的平均面積也由2011年底的79.1平方米增加至2013年6月30日的88.6平方米,終端營業(yè)面積提升12%。
“這是匹克終端升級帶來的積極成果。”許志華表示,關店和開店是破立關系,關閉面積較小、位置不佳、效率較低的零售網點,將資源重組,應用在面積更大、位置較好、制度完善的零售網點,有利于提升單店的運營靈活性和市場應變能力,從而增加單店盈利能力。
此外,匹克亦向記者透露了下半年的另一個重大決策,投資約6000萬元建設自有生產設施以及購置新生產設備,以便更有效地控制生產過程,提升對合約制造商的議價能力,更靈活地應對市場變化。
匹克“國際化”
雖然匹克在國內的營銷出現下降,但海外市場的營業(yè)收入卻實現了增長。中報顯示,公司海外市場收入在總收入的占比已達14.8%,較去年年底的13.4%又有提升,鞏固了中國運動品牌海外銷售額第一的地位。
匹克在國外業(yè)績的增長與公司不斷投資國際比賽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在匹克的字典里,國際化是賦予品牌更大附加值和競爭力的不二之選。
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6月30日,匹克共贊助了18名NBA球員、3支NBA球隊以及9個國家的國家籃球隊,擁有23名國際女子網球運動員代言人,與NBA、FIBA、WTA等國際體育組織保持著深入合作關系。這些國際資源不僅是匹克國際化、專業(yè)化形象的代表,同時也成為匹克進入國際市場的敲門磚。
許志華表示,國際化是一個長期的工作,我們正在實施從傳統的產品出口到品牌輸出的跨越,相信不久的將來,匹克將成為最具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專業(yè)運動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