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CEO許志華表示,體育用品行業下半年出現反彈的機會大,匹克將是行業中最先實現復蘇的品牌之一。
雖然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雙雙同比下降,但凈利潤環比卻實現首度回升,比去年下半年上升28%。其大力拓展的海外市場收入在公司總收入中的占比,也從去年年底的13.4%提升到14.8%。
匹克體育CEO許志華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眾多小品牌退出市場以及大品牌庫存趨于正常水平,體育用品行業今年下半年出現反彈的機會很大。匹克將憑借積極有效的調整措施,成為行業中最先實現復蘇的品牌之一。”
匹克凈利潤環比回升
從2011年開始,中國體育用品市場開始進入低谷期,經濟疲軟及消費方式的改變,讓運動品牌的庫存激增,折價銷售的策略讓行業平均利潤大幅走低,一些品牌甚至陷入大幅虧損的窘境。
在運動品牌整體清庫存的大環境下,匹克也出現了業績下滑的情況。中報顯示,匹克實現營業收入11.73億元,同比下降27.3%,凈利潤為8990萬元,同比下降62.5%。對此,匹克表示,公司已經告別了大幅調整階段,各項指標穩定,鞋類庫存已經恢復到正常水平,服裝庫存也大幅消減,為銷售商恢復訂單需求量提供了良好基礎。
同時,匹克表示,公司今年上半年的同店銷售與去年同期持平,而最新出爐的2014年第一季度訂單同比略有上升,已經顯示出回暖的跡象。
“當分銷商和零售商清理完畢過多的庫存后,他們將會補充新品,銷售便可恢復增長,進入良性循環。”許志華說。
同時,他表示,盡管行業清理庫存的做法還將持續一段時間,但相信行業的結構性調整已接近尾聲,因為相當數量的小型體育用品公司已退出市場,分銷渠道營運成本,尤其是店鋪租金在很多地方已恢復到合理水平。隨著拉動內需政策的深入,城鎮化的推進,以及出口環境的改善,中國體育用品行業將迎來復蘇或者反彈的機會。
公司進行營銷變革
廣發證券報告稱,中國體育用品行業依靠瘋狂開店實現業績增長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依靠單店效益的提升才能讓業績增長更具持續性。據了解,早在2011年初,匹克就提出了要從傳統的批發型企業轉型到零售型企業。變革的目的,就是要通過提升單店的營收來實現增長,并通過減少中間環節,直面消費者。
匹克稱,公司將通過銷售區域細分,經銷機構垂直化改革,鼓勵分銷商及零售網點營運商開設面積更大的零售網點和直營網點,關閉面積較小、效率較低的零售網點,推進門店更新換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