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上述分析人士指出,即便存在諸多差異性,快時尚品牌與運動品牌都歸類于服裝業,而這一“基因”也決定了,為持續擴張,運動品牌同快時尚品牌最終會“水到渠成”地相遇。
邵立剛表示,互相進入對方的領域是必然趨勢,將來品牌的產業結構一定是“兩頭大”。一端是做真正高端的品牌會有很大獲利空間,另一頭則是致力于低端產品以量取勝,贏得金字塔基的巨大利潤,而中間的部分,眾多品牌則會努力做廣覆蓋面。最終結果是,品類更寬的那部分品牌會更具備市場優勢。
運動品牌搶先切入時尚領域
過去10年中,雖然中國運動產業一度達到頂峰,但由于消費者的運動理念并不成熟,市場對專業運動產品的需求并不大。介于運動和時尚間的這片藍海,成為各大運動品牌追逐的方向。
在快時尚跨界前,彪馬、Kappa等運動品牌就做過融入時尚元素的嘗試。
上世紀80年代和阿迪達斯分家后,彪馬尋求品牌重塑,走了一條和耐克、阿迪達斯不一樣的路線,其中一個特點就是在運動領域進行相關的贊助,同時運用新媒體等手段,憑借對時尚的敏感度,對消費者進行重新定位。
但近幾年來,彪馬在持續性潮流引領上乏善可陳,所謂的運動時尚自然難以持續創新。在業內看來,彪馬的定位比較尷尬:價位比本土品牌高,但在小城市的布局又比不上本土品牌。相比耐克和阿迪達斯,消費者對它的熱衷度也較低,沒有形成較為固定的粉絲群。
Kappa也是沿用這一路徑,早期的崛起是因為其具有意大利血統。跟耐克、阿迪達斯重功能的產品訴求相比,Kappa將品牌定位為“時尚、運動、性感及品位”。
但張慶告訴 記者,當時Kappa有兩個潛在的風險?!皶r尚就是潮流性的,變化非???,潮流過后,當產品變得大眾化時,對時尚人群就缺乏吸引力了。另外,在運動領域的投資,Kappa也略顯不足?!彼赋觯琄appa既然根基在運動品市場,就應該加強在這一領域的投資,否則就跳進休閑服裝領域這一 “紅?!崩锩嫒テ戳?,反而討不到便宜。
越來越多的品牌涉足運動時尚,對Kappa的沖擊很大,與此同時,中國動向并沒有進行相應變革,導致銷售下滑嚴重,品牌力漸失。盡管越走越偏,Kappa的運動時尚路線曾一度引領了潮流,一些本土品牌紛紛效仿,進入這一領域。它們的命運也都相似。
運動行業高峰期過去后遺留的諸如高庫存等問題,使得國際大牌也難以獨善其身。阿迪達斯坐不住了,作為對快時尚品牌的反擊,其從H&M和ZARA高調挖人。從快時尚品牌挖墻腳,阿迪達斯希望在產品設計和上架速度上更快。阿迪達斯推出的新系列NEO定位中低端,其更為時尚潮流的風格令銷售狀況似乎還不錯。按匯率不變的情況計算,今年第一季度,阿迪達斯大中華區銷售收入增長6%,主要因為運動表現系列和運動時尚系列帶動了銷售增長。
張慶告訴記者,值得肯定的是,阿迪達斯在追求時尚的同時,并未丟掉運動屬性。“當然在中國市場也有風險,(阿迪達斯)運動上的投資略顯不足。”他表示,運動無國別,其在歐美市場的贊助,可以通過賽事的轉播、明星影響力到達中國市場,“所以無論阿迪達斯怎么做時尚(產品),大家還是覺得它是一家運動品牌。但本土品牌不一樣,沒有國際資源,誰在運動上投入少,誰就可能迷失自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