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中國零售業發展史,先是現代化的百貨商場取代了供銷社,成為市場的主流形態。后來則是以各種大小型的超市和家電專賣市場崛起,成為零售業的主流業態。現在,電子商務異軍突起,傳統的分銷模式正在發生變化,全渠道零售正成為新的發展趨勢。
O2O的現狀:高死亡率和“燒錢”同行
過去的實體店和現在的電商都犯了一個錯誤:過度的關注產品的效益和規模,為了大量籠絡用戶而走低價路線,從而忽視了消費者真正的需求,實質上為消費者創造價值才是一個企業可以經久不衰的原因,國內的零售行業是時候該反思了。
眼看馬上就要過春節,生意不但絲毫不見起色,銷售額反倒一天天下滑。要說現在的實體店價格已經是相較往年一降再降了,整條街一年到頭都在想盡辦法搞促銷以提升營業額。
未來的O2O服務在模式上大致分為三類:一是到店,二是上門,三是到店 上門。未來采用互聯網 和shop 新模式變革,實體和電商才能走出困境,擺脫倒閉潮。
歐美幾大靠電商崛起的人氣電商都在轉型開實體店。美國的NastyGal、ModCloth、Warby Parker和Bonobos都在線上積累完口碑及原始積累后在線下鋪開實體體驗店發展大戰略。英倫諸多高街品牌電商同樣如此。
傳統小店不會窮途末路,甚至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越走越好。同樣,線上線下將不僅僅是相互搏殺關系,一條嶄新的O2O融合之路已然出現。所謂適者生存,變乃王道,傳統小店的出路就是走上互聯網化的變革之路。
奢侈品代購市場在過去一年里出現下滑
反腐倡廉風潮的后續影響尚未結束,導致男士相關用品市場領跌整個奢侈品市場。數據顯示,腕表的銷售規模繼上一年度下降13%后,再次下降10%;男士服裝的銷售降幅從上一年度的10%進一步擴大至12%。
去年,奢侈品品牌出現關店潮,其中男裝品牌關店數目最為明顯:雨果博斯關閉了11家,是24個主要奢侈品牌中關閉門店最多的一家;另一男裝品牌杰尼亞在未增加新門店的同時關閉了4家門店。
布魯諾稱,商務饋贈的消費大幅減少,是包括手表等在內的男士用品銷售下滑的主要原因。同樣的原因,以往更加依賴商務饋贈的華北、東北地區近年的奢侈品市場受到影響更大。此外,經濟增速放緩以及股市暴跌也對奢侈品市場產生巨大的沖擊。
雖然本土奢侈品消費持續下跌,但2015年中國人在全球的奢侈品消費仍然增長了6%,從上年的3800億元上升至4050億元。其中,中國人海外奢侈品購物的整體漲幅達到10%。在過去一年里,海外購的目的地從傳統的中國香港、中國澳門轉移至日本、韓國以及歐元區和澳大利亞。2015年中國居民在日本的奢侈品消費總支出增長了251%;而香港下降了25%。
但在海外購增長的同時,代購市場卻開始縮小。貝恩稱,跨境電商和海外網站在中國的興起,分流了代購人流;此外各大品牌致力于縮小價差,政府加強管控,也是海外代購市場規模下降的主要原因。
為提振中國市場銷售,香奈兒于去年3月份帶頭開始調整價差,不少品牌隨后或明或暗地跟進這一價格策略。布魯諾稱,在降低中國售價后,香奈兒在中國的門店人流明顯高于其他品牌,這一情況勢必會促使更多品牌在2016年采取類似策略。
傳統的分銷模式正在發生變化
“商業企業真正的使命無非就是兩件事情:創造顧客和留住顧客。當我們回到這個本質的時候,顧客就成為我們規劃渠道和運營的核心。”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靖捷站在舞臺上向在場品牌商剖析了全渠道時代的機遇和挑戰。
他曾多年服務于世界日化巨頭寶潔,隨著線上線下的融合發展,O2O模式將是邁向全渠道的重要一步。
然而,靖捷也指出,當電商高速發展后,很多的企業形成了電商運營的渠道、電商運營的平臺、電商運營的組織,但客觀上很多品牌企業也形成了消費者所感受到線上跟線下有差異的消費體驗。“品牌商很多時候面對消費者時都是割裂的。”
從去年極力倡導全渠道開始,今年阿里巴巴集團進一步提出“三通”概念,以“商品通、會員通、服務通”策略,打通全渠道各個關節。
靖捷表示,“商品通”即讓消費者和品牌之間的互動和體驗變得更加一致了,消費者不再關心去哪買,只關心的是要不要買這個品牌的商品。“服務通”即品牌和在當地提供服務的經銷商和社會化的服務商形成合作,提供優質服務留住客戶。“會員通”即在競爭壓力與日俱增的時代利用CRM會員運營來實現客戶終身價值提高營銷ROI和加速創新。
“舉個例子,雙十一時,很多買家秒不到想要的商品,人都在那里,貨沒了。但貨沒了這件事情是真的沒了嗎?不一定,只是電商團隊的貨沒了。”靖捷說,第二種場景是很多品牌商在線下有自己的店鋪,消費者來了但是沒有想要的尺碼、顏色,“但這個尺碼和顏色的貨是真的不在嗎?它不在這家店,但它可能觸手可及就在你的旗艦店里。”